《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合肥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健康教育要求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并与家长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生活习惯。因此,让幼儿知道牙齿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早晚刷牙,餐后多漱口,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在观看了一张关于龋齿的图片后,引起了孩子们的讨论:“为什么他前面的牙齿快没有了?他的牙齿为什么黑掉了?牙齿坏了会疼吗?”等问题。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牙齿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探究活动。
幼儿期是最容易出现蛀牙的时候,从幼儿对于观看龋齿图片后的讨论来看,大部分孩子知道要刷牙,但是护牙意识不强。因此我们生成了此次班本课程《牙齿保卫战,一起爱牙》,旨在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牙齿的知识,养成保护牙齿的
教师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抓住教育的契机,利用课件边观看边引导幼儿了解不刷牙的危害,感受到刷牙的重要性,激发幼儿想要刷牙的欲望。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认识牙齿结构,边说儿歌边演示,共同学习正确刷牙和漱口的方法。
保护牙齿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早晚刷牙。大家一起跟着刷牙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通过这次集体活动,深刻感受到将知识融入趣味互动的重要性。当孩子们化身“护牙小卫士”,争相分享“少吃糖果”“饭后漱口”的建议时,我看到教育的双向互动正在发生,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保护牙齿行动的主动思考者。未来的健康主题活动中,我会设计更多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环节,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让保护牙齿的意识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真正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良好习惯。
当看到孩子们化身“牙齿小侦探”,手持放大镜专注观察同伴牙齿时,我深切体会到“做中学”的无限魅力。这些小小的放大镜,不仅放大了牙齿的外形特征,更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吃了食物后,口腔里包括牙齿缝隙,都会残留咀嚼食物后的残渣,如果不及时清除,可能引起牙龈发炎或扁桃体炎。饭后及时漱口,既可清洁口腔,又能使牙齿健康无病。牙齿健康,心情舒畅,孩子们饭后都会主动进行漱口。
教师感悟: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止步于知识传递,而要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简单易懂的因果阐释,帮助孩子建立行为与健康的关联。他们自发践行的漱口习惯,正是教育润物无声的最好证明。我将继续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用更生动的方式引导幼儿将健康知识内化为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瞧!孩子们用画笔画出《牙齿保卫战》,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牙齿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牙齿,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
教师感悟:
通过画笔,孩子们将护牙知识编织进想象,在构思、创作的过程中反复思考牙齿的作用与保护方法,让“爱牙”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可视化的行动指南。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而龋齿作为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牙齿免受侵害,我们特别组织了一次牙齿涂氟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专业的医生阿姨们仔细地为每个孩子检查了牙齿,并为他们的牙齿涂上了氟化物。孩子们表现得非常配合,他们了解到涂氟可以增强牙齿的坚固度和健康。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口腔保健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对牙齿健康的重视。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美丽的笑容,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共同守护孩子们的牙齿健康!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教师、家长协同一致,共同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家长要多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动手自己刷牙,提高自我服务及动手能力。
我爱刷牙打卡活动有效提高幼儿的爱牙护牙意识。在家园合作下,共同保护好幼儿的牙齿,形成每天刷牙的好习惯,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和灿烂的笑容!
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坚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进食。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降低牙齿脱矿和促进牙齿再矿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
每年至少一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
糖是引起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进食后及时漱口。
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生活是幼儿教育重要的材料,我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幼儿,去寻找教育价值,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对牙齿的关注,我们共同探索了刷牙的过程,并制定刷牙和漱口计划,从而萌生了主动刷牙,认真刷牙的良好行为习惯。生活的教育需要一双慧眼,既需要孩子去发现、去探究,也需要老师去挖掘、去引导,和孩子们一同成长,做一位有“心”人。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