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重要衔接点,关乎孩子成长的重要转折,衔接的是儿童真实生活经验与成长经历。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石。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根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指出:“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根基,更是塑造独立人格、培育自信心的关键。”为进一步增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意识,助力科学有效衔接。合肥市直属机关幼儿园总园大班组开展了一系列生活准备方面的幼小衔接活动。
生活准备
“藏在一日生活中的幼小衔接”,大班孩子又会从哪些方面来开展活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准备篇去看一看吧......
发展目标一:生活习惯
发展目标:
1.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自觉洗手的习惯,有保护视力的意识。
途径方法:
1.生动有趣的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逐渐学会自己安排时间,提高做事的积极主动性,学会遵守时间、珍惜与合理安排时间。
2.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尝试和幼儿一起制定一日活动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活动,以适应入学后按照课表进行一日生活和学习安排。
对照墙上的“七步洗手法”图示,湿湿手、抹肥皂,手心、手背搓搓,最后清水冲干净,孩子们洗的有模有样。
为集体服务:值日生是幼儿在园为集体服务的一种形式,参与值日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为他人服务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初步的责任感。
保护眼睛从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开始,“轻闭双眼,身体坐正,双腿自然放松......”引导幼儿进入放松的状态。
家庭衔接建议:
1.逐步调整一日作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发展目标二:生活自理
发展目标:
1.能按需喝水、如厕、增减衣服。
2.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3.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沓。
途径方法:
1.整理物品。为幼儿提供机会和时间来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拾衣服和玩具,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自身的感受来增添衣物等。对幼儿的整理行为应积极肯定。
2.自主进餐。引导幼儿独立取餐进餐,用餐后自己送餐盘、擦桌子等。既满足了幼儿自我服务和学会新技能的需求,又增加了进餐乐趣,减少挑食现象。
3.制定计划。引导幼儿讨论、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游戏玩法。锻炼幼儿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使幼儿自主、自信的情感得到满足,有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自我服务”中慢慢形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自主饮水、按需如厕、根据冷热穿脱衣物,能自主完成餐前洗手、独立进餐、餐后漱口等环节,为升入小学奠定良好的生活适应基础。
家庭衔接建议:
1.指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
大班下学期,适当减少一日生活中的统一安排,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
2.指导幼儿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
指导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
3.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发展目标三:安全防护
发展目标:
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遇到危险会求助。
途径方法:
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幼儿入学前,幼儿园借助演戏、讨论、游戏、主题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预防危险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
家庭衔接建议:
1.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引导幼儿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
2.指导幼儿学会求救的方法
指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能提供必要的信息,选择有效的求助方法,如:知道向成人求助或拨打求救电话。
发展目标四:参与劳动
发展目标:
1.能主动承担并完成分餐、清洁、整理等班级劳动。
2.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庭衔接建议:
1.引导幼儿承担适当的劳动任务。
鼓励幼儿自主确定任务分工并有计划地完成。关注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和指导。
2.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方法。家长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3.引导幼儿尊重身边的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及老师、食堂厨师、幼儿园保安等的工作特点,讨论他们付出的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服务和便利,学会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生活准备不是枯燥的训练,而是让孩子在“我能行”的欢呼中感受成长的喜悦。当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管理时间、整理物品、注意安全时,这些浸润在日常细节中的能力积累,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这些看似微小的成长,终将成为他们翱翔未来的翅膀。
(茆紫晴)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