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初潮:兴趣燃起火花
孩子们已经有了在冰棒棍、一次性筷子上缠绕毛线的简单经验,教室里一堆色彩斑斓的毛线,孩子们会时不时跑来问老师:“这些毛线颜色好漂亮,我们好想玩,老师你能教我们吗?”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毛线的多种玩法在孩子有了探索欲望之后逐渐走进孩子的视野里。毛线是孩子常见却又难以深入探究的游戏材料,教师的介入和孩子兴趣的持续性引导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思考:
1.如何由易入难的提升孩子的毛线游戏能力?
2.班级孩子众多,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兴趣的参与毛线的编织活动中来?
3.教师的教授方法如何让孩子更快的掌握编织方法和技巧,具备艺术感?
拓展创意边界:多元编织工艺品
宽松的游戏氛围是孩子敢于大胆创作和教师支持孩子游戏的前提条件。“班级所有你想拿来和毛线游戏的大胆想法,老师都支持!”原来孩子真的有很多开放性的游戏可能和创作,班级的桌椅、板凳、柜子都成了孩子们创作的游戏材料,在毛线的缠绕和交织中形成了一件件让人惊叹的艺术品。
第一次的大胆尝试,孩子们对毛线的游戏兴趣大大提升。“老师,我们自己能不能每个人都做属于我们自己的工艺品呀?”毛球小怪兽挂件和发夹、曼达拉、羽毛风铃等各种精细工艺品批量生产中,孩子们在每天的晨间入园、区域游戏、自由活动中自主编织着,和毛线的情感链接更加浓厚。
研究规律编织:开启自主学习模式
大班的孩子对规律的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比较强,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需求,玩毛线的难度提升可以很好的促进孩子深入探究。当班级的第一个帽子和围巾在孩子手中成功诞生时,所有孩子投来羡慕的眼光,心中默默与自己较劲“我肯定也会成功的!”孩子们开始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规律性编织,在挑战难度—获得成就中大二班的孩子形成了教师教授—小组学习—全班跟学的学习模式。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帽子、围巾打造出了班级最具有特色的环境。
小老师课堂:满足孩子情感需求
以孩子编织作品打造的班级环境吸引了年级组孩子们的喜爱,恰好孩子们的工艺品也是他们的骄傲,迎合年级孩子的兴趣、满足班级孩子的心理,以大二班为中心辐射的班级特色联动“小老师课堂”拉开帷幕……
孩子们在教授中,满满的自信,耐心与其他班级孩子进行讲解,有模有样的“小老师”经验会在他们成长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编织中磨练出的耐心、细致和情绪稳定也将更好的助力他们今后的学习之旅。
成果展示秀:点亮孩子骄傲之处
经过一学期,孩子们的编织作品充盈着班级的角角落落,成为了孩子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了让孩子园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编织的艺术美,孩子的作品走向全园,在每个孩子心中种下对毛线探索的小种子,和孩子的讨论中,一场编织工艺品亲子走秀活动在升旗仪式活动中正式启动。
家长和孩子们大胆创作,围巾和帽子在展示中有了新的“定义”,件件工艺品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小中班的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自发的掌声更为走秀中的孩子们增添了一份自信。本次编织成果展不是班级编织活动的结束,而是孩子解锁更多毛线新玩法的开关,相信在今后的编织活动中,孩子们能越玩越开心,诞生更多美的作品。
教育反思:
每一种看似普通的材料,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在于给孩子多少问题的答案,而是提出关键性问题、支持孩子创意探索,满足孩子成就感,相信孩子的游戏能力,打破场地边界、提供多元化材料,具有适宜的冒险挑战。用心观察孩子们的喜好,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有效的解决了我们在整个编织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让每一个教育契机都成为了孩子绽放光彩的精彩时刻。
(江凡 邓玉馨 阮利利 李亚男 高洁)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