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报“3·15” > 金融投诉 > 正文

“定制旅游” 实为坑老骗局

2025-04-16 09:04:31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孙晓帆   

某公司宣称其推出的“定制旅游”不仅可以定制旅游路线,还能投资挣钱,他们利用这一套路吸引了2000余人“砸钱”,其中大部分为老年人,涉案金额1.5亿余元。

免费旅游暗藏玄机

2023年3月,家住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的70岁的刘先生碰上了一桩免费旅游的“美事”。一路上,除了游山玩水外,举办方中途还在大巴上开展了一场小型推介会,称该公司总部在浙江,实力雄厚,新近推出了一款“定制旅游”产品,感兴趣的可以当场签订合同购买。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系列套餐以580元到1万元不等的价格,将5条到12条旅游线路打包出售,从短途游到高端境外游一应俱全。客户可以选择旅游,也可选择不去旅游,将这笔款项作为对公司的投资理财。根据所购路线价格,还可以额外领取1%至2%的返利。

根据该公司的宣传,5日游的国内旅游线路,1条线路2150元,5条线路打包出售价格为1万元,如果客户不出游,按2150积分退还,积分1∶1兑换为现金后作为理财投资,并分5期返还给客户,每期返还2150元,最终到手可以拿到10750元,5个月收益可达7.5%。随着投资额度增加,年化收益率甚至可高达20%。

刘先生一听,公司实力强、利率高,同游的老人也表示曾购买过套餐,收益都按时到账。刘先生当场出资10万元购买了10个月分期的旅游线路套餐。在接下来不到半年时间内,刘先生又陆续投资了17万元,其间不时收到公司的“补贴”共计7万元左右。但到了2023年10月,说好的定期返利突然停了。

2023年11月10日,未收到返利的刘先生赶到公司要个说法,但此前一直信誓旦旦的负责人高某某只是一味拖延,而在公司要说法的并非刘先生一人。与刘先生一起在公司要说法的“投资人”们报了警,警方随即赶到现场,将高某某等人控制,后立案侦查。

利用返利吸引投资

其实,高某某所在的公司长期开展的活动,表面为“定制旅游”,实为投资返利的非法集资活动。该公司招聘业务员在人员流动较多的场所派发传单、名片,以免费旅游为噱头吸引人参与公司组织的旅游活动。

活动期间,由讲师、业务员等通过召开宣讲会议等方式吸引投资,同时宣称,客户只要参与投资就能成为公司会员并享受免费旅游,一次性付款就可在一定期限内享受多次免费旅游。

2022年8月,宋某某(另案处理)等人将原公司改头换面,在无锡市的梁溪区、滨湖区等设立5家分中心,每月会派督导到5家分中心对所有员工开展培训。高某某因办事得力升任第三分中心总监,负责分中心的团队管理、旅游线路的运营工作和业绩管理。

高某某也心知肚明,“定制旅游”表面上花里胡哨,本质上就是利用到期返利吸引客户投资,需要不断有新客户投钱,老客户才能拿到返利金。公司培训时,曾叮嘱他们要把返利描述为补贴,以免客户对公司的性质起防备之心。受高额收益诱惑,同时也为获得更高额的提成,高某某本人也借贷买了好几份这样的旅游套餐,最终也是自食苦果。

借旅游给老年人“洗脑”

2023年8月13日,滨湖区检察院依法对高某某作出批准逮捕决定。2024年2月18日,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审查起诉。经统计,高某某负责的第三分中心自2022年9月以来,涉及投资人2000余人,涉投资金额共计1.5亿余元。

检察官介绍,涉案公司未经金融主管部门批准,不具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资质,通过公开发放传单、名片吸引客户参加旅游,在途中推广带投资性质的旅游线路的投资项目,部分投资者系朋友之间口口相传、互相拉拢参与投资,符合公开性特征,且以高额返利诱惑他人投资,具有明显利诱性,发展的投资对象亦是社会不特定人群,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特征。涉案公司抓住老年群体普遍有较大的旅游意愿,但体力精力有限及精打细算的特点,以短途旅游吸引老年群体参加,借机洗脑推广,一大批老年人被利诱,被骗了养老钱。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