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爸爸在私域直播间购买的部分产品
来源/受访者提供
“老人想的是免费的鸡蛋,对方想的却是你的余生财富。”随着手机在全国的普及,通过免费领鸡蛋,组建社群,然后引诱老人听直播的套路,正在成为吞噬老人财富的“黑洞”。直播内外的工作人员,通过卖力扮演好“云孙子”“云孙女”的身份,哄骗老人购买昂贵的“神药”。直播间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的被过度包装成“抗癌神药”,有的宣称婴幼儿级产品,出品公司却没有注册工商信息。私域直播,是服务老人还是收割老人?
老人沉迷私域直播间
晚上7点的闹钟响起时,50多岁的小雪爸爸总会准时拿出手机,小心翼翼地点开微信群里最新发出的链接——这是小雪从未见过的平行世界。在这个名叫“浩月千里”的直播间,小雪见证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剧情大戏。主播先是称,很不容易邀请到某药企董事长来直播间,给大家送福利,隆重推出一款药酒。两人一唱一和,开始大肆宣扬药酒的功效,气氛烘托到高峰时,主播脸色大转,说这样的酒,卖上千元太贵了,直接让董事长给优惠。当主播三番五次砍价,最后把价格砍到199元时,董事长“气”得直接掉头走了。
小雪听的时候,直摇头,看了一眼父亲,却发现他眼神亮了。见惯了直播套路的年轻人,能辨识出这是一种表演,但对社交平台没那么熟悉的老人却很难判断。跳楼价等夸张的优惠方式,让老人很受用。
类似的剧本,正在各种“关爱老人名义”的直播间里上演。在名为“民生百城”的直播间,一名40多岁的男主持和来自“吕梁野山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20多岁工作人员“小呼”,正在卖“沙棘籽油”。 小呼讲得颇为动情,称前来直播时,一群农民伯伯赶来送她,让她一定要好好宣传家乡的沙棘。卖沙棘也在反哺当地,小呼称,公司设立了“1元基金”,供困难孩子上大学,说着她哽咽起来,因为她自己就是受资助上学的孩子之一。
温情牌打完后,照例进入砍价环节。卖价598元30ml的沙棘籽油,被主播砍到了298元90ml,小呼急得在直播间跳起来,头低着快哭了。 很多老人纷纷下单。这次碍于小雪在一旁没敢下单,但在这之前,小雪爸爸已经往家里买了10来套,珍珠项链、银饰、染发膏、海澜之家“剪标”衣服、辅酶Q10、鱼油……保守估计花费了几万元。
截至202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9亿人,在数字化养老浪潮流行的今天,私域直播间正成为吞噬老人财富的“黑洞”。所谓私域直播间,大都是为了规避公域直播间里的营销风险,先通过在小区发放免费领鸡蛋等活动,将老人引流到微信或者其他社群,然后每天发直播入口链接。一天直播1~2场,主播声情并茂地密集输出养生长寿之道的同时,将产品卖给渴求健康的退休老人。 建立社群的方式很简单。在小区底商租个门店,然后免费发放鸡蛋和传单,甚至有门店在门口拉上横幅“新店开业1元秒杀10个鸡蛋”,来凑热闹领鸡蛋的老人排成长队。一套“线下中老年社区团购店+线上私域直播”的打法,让老人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云孙女”“云孙子”的温情陷阱
老人想的是免费的产品,对方想的却是你的钱包。00后张洋,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借助线下的社区团购,专门拉老人进入他们公司组建的社群。他们瞄准的对象很明确,寻找穿着体面的老人。为了提升猎物的目标转化率,他们会通过一些有点重量又免费的米、面、油等,借机上门送货,来摸清老人的实力。“比如看所住小区是否高档,装修俭奢,是否独居。”张洋说。
他们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扮演好“云孙女”和“云孙子”的角色。刚到公司去参加培训时,张洋吓了一跳,一个大办公室目测有两三百人,全都是清一色的看起来刚毕业的年轻人。后来他才明白,年轻人和老人的孙辈年龄相仿,更容易获得信任。他家访时,会给老人按摩,说很体贴的话,老人也会很热情,留他吃饭喝酒,当成亲孙子一样对待。
除了日常关怀,公司还会定期举行“健康讲座”,关心老人是否有“三高”“关节疼痛”等基础疾病,“云孙子”们会蹲下来揉按关节处,减轻老人疼痛。
密集的关怀,迅速攻占了老人的内心,让原本子女关怀不到的老人极易走入情感陷阱。一场看似体贴的服务,其实背后都暗中标好了价格。张洋同门店一名22岁的女孩因“嘴甜会哄老人”,一个月卖出160多万元的产品,按7000元底薪+8%的提成计算,一个月就赚了13万元。
高达数十倍的利润迅速掀起围猎老人的私域直播电商潮流。这类模式极容易裂变。公司总部负责产品和直播,在全国各地招揽加盟商,加盟商只需要在老小区密集的地方开一个不起眼的低价门头,通过福利品吸引当地老人上门,让他们加入微信群,维护和老人的关系。
记者伪装为加盟商,联系上一位这类公司的老板,对方表示,门店投入只需要5~10万元,两个月就能收回成本。“一家门店一个月能有20多万元的业绩,商品利润45%,门店和总部五五分成,一个月轻松赚5万元。”他们去年才开始做,现在就已经有200多家门店。
靠着售卖“情感价值”,老人们纷纷成了私域直播电商收割的“韭菜”。心理咨询师朱晓辉解释,这类套路屡屡得手的核心在于精准利用了当代老年人“有钱、孤独、怕死、信息差大”的群体特征。
暴利保健品背后的教训
大部分子女可能都不在老人身边,被商业精准围猎后,老人可能会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因为陪伴较少,父母和子女更难建立有效的沟通。多数情况下,迫于这种原因,子女会无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只是损失一点钱。刘兰对父亲的执拗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但是2024年12月初的一个早上,接到弟弟电话,爸爸出事了,她还来不及多想,赶到爸爸家时,他已经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只有脖子能动。爸爸性格固执,不爱去医院,只听信那些“养生课程”,连肉都不敢吃,买了一堆保健品。偶尔去爸爸家,看到家里堆的到处都是保健品,她忍不住劝说,争执激烈时,父亲会说这是花的自己的退休金,刘兰不懂。刘兰爸爸的身体却每况愈下,1米7的个子瘦到了90斤。送去医院时,医生都怀疑刘兰和弟弟虐待老人。老人原来已经一身病,免疫力下降,糖尿病病情加重,出现了脚部溃烂,肺病也严重,抽血时发现“血黏稠得流不出来”。刘兰解释父亲沉迷保健品,没想到医生也叹了口气,说自己的爷爷也是只相信保健品广告。
对于这类保健品围猎老人的乱象,多年来监管部门也在出手打击。但随着线下引流和线上私域直播的花样越来越多,还是有不少老人依旧深陷在被围猎的泥潭里。甘智斌律师表示,平台对群内直播内容有“合理注意义务”,只是私域直播隐秘性强,需要用户举报,也需平台主动加大监管力度。在监管和平台之外,在阻拦父母深陷直播间保健品的过程里,老人和孩子的情感关系,也是影响走向的重要一环。
心理咨询师朱晓辉建议,家属能做的是进行“情感需求转移”,尽量给予老人陪伴,还要帮助老人建立自己的信息输出频道,“研究发现,经常发朋友圈、晒照片、喜欢外出旅游的老人,作为信息输出方,被骗几率会大大降低”。还有一个方法是财务合并,将老人的养老金纳入家庭财务决策体系中来,让老人对家庭财务需求有了解,感受到自己的钱有用处,另一方面,也让老人的消费情况变得透明,在问题扩大之前及时控制。
(文中小雪、张洋、刘兰均为化名。)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