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老年性耳聋位居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占比超过50%。这种因机体老化导致的听力减退是不可逆的,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可以帮助老年性耳聋人群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不过,当前市场上的助听产品种类繁杂。专家提醒,如果助听器选配不当,可能导致二次听力损伤。老年人应到正规验配机构进行检查,并选购具有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
警惕 低价产品打“擦边球”
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是帮助老人解决听力障碍问题的常用方式。在我国,助听器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即属于对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记者走访发现,实体助听器销售门店有助听器验配师提供服务,给出的产品报价一般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因为实体店销售的助听器价格过于高昂,不少老人及其家属转而在线上选购低价助听器。记者在电商平台上用“助听器”作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无需调试、买来即用”“直接佩戴、智能降噪”等广告语随处可见,这些商家都称其销售的助听设备可以免验配、免调试,且价格大多在数百元甚至更低。
还有些网售产品打起“擦边球”。例如一款售价400余元的“骨传导助耳听一体机”,其商品关键词包含“老人耳聋耳背”“助孝”等字样,销量突破2000件。但当记者以家中老人需要选配助听器为由,详细询问该产品的用途时,客服却答复称其销售的并非助听器,而是拾音耳机,可以连接手机听音乐、打电话。
“这些产品的原理就是‘大喇叭’,通过放大音量的方式让使用者听清。”单女士拥有国家三级助听器验配师资格,她表示,专业助听器是通过数字芯片对声音信号进行分频段处理,可以根据使用者听力受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音频波段上进行补偿,有一定过滤噪声的能力。单女士说,越早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使用者的听力衰退就会越慢,“一些老年人长期受困于听力障碍,言语识别和理解能力就会下降。对比听力测试数据相仿的两位使用者,长期佩戴合适助听器的老人对言语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明显强于没有进行任何干预的老人。”
释疑 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一些老人发出疑问:“戴助听器怎么越戴越聋”?对此,同仁医院耳科主任李永新解释,随着年龄增长,内耳毛细胞凋亡势必导致听功能下降,这与是否佩戴助听器无关。而佩戴助听器后,听觉信号仍能源源不断地向中枢神经输入,这些信号会刺激一种营养物质分泌,对内耳的毛细胞和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减缓听力的衰退过程。如果长期没有声音输入,大脑会认为这条信号通路不复存在,也就不再向其供应营养物质,反而会导致恶性循环。建议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就要尽早使用助听器,以维持听觉功能和大脑言语中枢的功能。
单女士接待过一位老年患者。在佩戴助听器的10年间,老人的听力仅下降了大约10分贝,“衰老毕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器具的辅助,尽可能帮助这些老人听得更清楚、听得更久。”
验配严谨 循序渐进佩戴
就像配眼镜前需要进行验光,助听器在使用前也要经过专业调试。李永新提醒,助听器的验配并非一劳永逸。它也有“保质期”,需要根据使用者听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调试保养。
助听器在佩戴初期,通常需要1至3个月的适应期,建议先在安静环境下每天从使用2至3小时开始逐渐延长,直到每天能稳定使用8小时以上,再过渡到嘈杂环境中使用。同时要注意助听器的正确使用和日常保养,注意防水防潮。
在佩戴助听器的适应期,家人要予以配合,每天可以和老人多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尽可能放慢语速,并指导老人聆听生活环境的各种声音,提升大脑对声音的敏感度。这样,可以在顺利帮助老人度过助听器适应期的同时,同步提高言语的识别率和反应敏感性。
据《 北京晚报》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