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山市休宁县多所学校围绕“导-师-制+”育人机制开展系统探索,通过理论研讨、教研联动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推动育人模式从“知识传授”向“全面赋能”转变,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生态。
理论引领重塑育人理念新格局,该县各校在实践中认识到,“导-师-制+”是一次育人理念的重构:“导”强调动态引领,推动教师向成长陪伴者转型;“师”重在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制”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休宁县教育局明确“导师引领、教研支撑、家校协同”的工作思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细化分工、建立督查机制,推动“导师制+”与学科教学、德育工作等深度融合。该县教研室开展推门听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聚焦个性化指导与理念落实,为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破解“重知轻德”“育教分离”等难题。
该县洪里中心小学构建“首席导师+第一导师+同伴导师+社会导师”四级团队,整合育人资源;海阳二小在朗读活动中实施“专业教师+学生同伴”双导师模式,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也成为重要载体,在近期市级研讨中,教师通过“读悟结合、小组探究”等方式发挥引导作用,体现“全员育人”理念,推动育人工作从“单兵作战”走向“协同育人”。
同时,该县还积极将地域文化融入育人实践,海阳二小通过书写经典古诗比赛涵养学生文化底蕴;五城中心小学将徽州楹联、民间故事融入阅读指导;休宁徽匠学校在美术课中引入传统工艺元素,强化文化认同。专题讲座与研讨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家校社协同路径,为文化浸润提供更广空间,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育人工作注入地方特色。
面对教育数字化,各校探索“导-师-制+AI”新路径,在课后服务中引入AI辅助教学,实现学习成果可视化,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教研活动中的课堂观察与深度研讨,为技术应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供反馈。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提升了育人的精准度。
目前,休宁县“导-师-制+”实践已从局部探索迈向系统推进。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常态化开展教研指导、名师引领与专题培训,完善育人体系,打造地方特色育人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汪士奇 胡益尊)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