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黄山 > 正文

应天齐与千年古村西递的不了情缘

2025-11-21 21:38:02 来源:黟县文旅体局   编辑:施亚磊   

4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青年画家应天齐,因一场偶然的邂逅踏入皖南深山的黟县西递村。这座沉淀了千年时光的徽州古村落,青瓦白墙间流淌的文脉气息,瞬间击中了他的艺术心灵。从此,他的艺术生命与这座古村紧密缠绕,开启了一段跨越半世纪的根植性探索,书写了艺术与乡土相互成就的动人传奇。

初见——青石板上的文化觉醒

西递村已有千年历史,粉墙黛瓦、马头高墙、四水归堂的天井,构成了徽州文化的鲜活载体。1980年代初,应天齐偶然邂逅西递村,被古村落的历史文脉与建筑肌理吸引,开启长达数十年的根植西递与徽州文化的艺术探索。应天齐如同虔诚的掘金者,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日夜耕耘,将古村的晨昏光影、沧桑肌理都镌刻进版画作品中。他独创的水印技法,既传承了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精神,又开辟了全新的艺术语言,被誉为版画的拓荒者。他创作的《西递村系列》版画一经面世便轰动画坛。这套作品如同一部立体的徽州史诗,让沉寂的古村落走出深山,声名远播,为日后黟县西递、宏村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极少有艺术家能像应天齐这样,将个人艺术生命与艺术创作与一个古村落的命运深刻交织。这让人想起著名法国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艺术家塞尚,以及在塔希提岛找到艺术伊甸园的印象派画家高更。应天齐与他们异曲同工,却在徽州大地上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不仅用艺术记录古村,更以艺术唤醒古村的生命力。西递村的父老乡亲曾戏言追问:“是先有西递村后有应天齐,还是先有应天齐后有西递村?”这个看似随意的玩笑,却恰恰印证了二者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

一块刻有“西递节孝祠”字样的明代古砖,成为这段情缘最珍贵的见证。35年前,应天齐在西递“履福堂”巧遇胡福基老先生,老人将这块拆迁旧祠堂遗存的古砖赠予他,坦言“你是西递村的功臣,这块砖放在你那儿我最放心”。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应天齐深感责任重大,也让这块古砖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精神图腾。20年后,在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应天齐以这块古砖为原型,用芜湖古城拆迁的残砖磨成砖粉混合泥土,创作了重达数百公斤的巨型雕塑《砖魂》,与古砖原件一同展出。彼时胡老先生已然离世,但这块古砖跨越时空,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的文化对话。展览结束后,他将古砖原件与《砖魂》一同捐赠给黟县博物馆永久保存,如今二者均陈列于西递村艺术馆,静静诉说着跨越三十年的艺术情缘。

共生——刻刀下的世遗新生

1994年,央视纪录片《告别西递》的播出,让这座古村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这次“告别”并非终点,而是应天齐艺术跨界的起点。他与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著名导演陈薪伊合作的舞台剧《徽州女人》,将版画艺术与戏曲完美融合,开创了跨界艺术的先河。1995年,应天齐西递艺术馆落成,他一口气捐出30余幅《西递村系列》代表作。这座藏在古村里的艺术馆,链接了艺术与乡土的不可分割的关联——游客不再只是匆匆看一眼马头墙,而是能通过版画读懂“桃花源里人家”的文化基因,艺术馆也成为承载其与西递情缘的重要空间。

1998年应天齐作为杰出人才引进深圳大学,他在深圳这座现代化都市中开启《徽州之梦》系列创作,画界讲之称,作为《后西递》。实现了从乡土到都市的文化转型。《打碎黑色》系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震撼,那些仿佛西递村石块地面的碎裂纹样。引发人们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世纪遗痕》系列则饱含对历史遗存的深情叩问,其艺术媒介也从版画拓展至油画、影像、装置、行为等多个领域。凭借持续的艺术突破,应天齐四次登上威尼斯双年展这一世界当代艺术的最高殿堂,成为首位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举办个展的中国艺术家。

回归——老槐树下的薪火相传

艺术形式不断变迁,但应天齐的作品中始终流淌着西递的血液。已届古稀之年的他,完成了“青年走进西递、中年告别西递、老年重返西递”的壮美人生三部曲。2025年11月是西递、宏村申遗25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应天齐西递艺术馆”建馆30周年,更是他与这座古村缘分的又一个新起点。他重返西递设立“应天齐青年版画奖励基金”,与著名理论家王林、版画家陈超共同策划“相约西递·版画徽州”中国优秀青年版画家提名展,让更多年轻艺术家走进这座古村,延续着艺术与土地的对话。这场薪火相传的艺术活动,既是对过往四十年情缘的回望,更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许。

如今,在西递村敬爱堂旁,应天齐西递艺术馆静静矗立。这座看似简单狭小的场馆,因承载着艺术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而散发着无穷能量。应天齐与西递村的四十年情缘,早已超越了普通的艺术家与创作对象的关系,成为艺术与原乡、传统与现代、个人与时代对话的典范。它向我们昭示:艺术不仅是美的表现,更是艺术家深沉的责任与使命。

这段跨越半世纪的不了情缘,是“讲好黄山故事”的生动开篇,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鲜活样本。应天齐用一生的艺术实践证明,真正的艺术源于对土地的热爱,对文化的敬畏,对时代的共情。当年轻艺术家们循着他的足迹走进西递,当古村的文脉在新一代创作者手中延续,这段“砖魂铸缘”的传奇故事,必将在华夏大地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载入中国新时代的文化史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