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黄山 > 正文

有机更新做实“里子” 黟县加力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2025-10-14 20:06:2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施亚磊   

初秋的黄山市黟县,东岳山北路车流顺畅,三联口袋公园里笑语盈盈,古城老街上文创店铺客流不息。在推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黄山黟县摒弃“摊大饼”式的粗放扩张,转而聚焦内涵提升,以有机更新理念为指引,以盘活闲置存量资产为突破口,激活城市“造血”功能。在基础设施完善、业态升级与文化传承中,让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的“里子”愈发坚实。

盘活闲置资源,被黟县视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先手棋”。面对城区部分老旧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等存量资产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县政府主动作为,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全县闲置资产开展系统性摸排,建立详细台账并进行评估论证。改变过去“一拆了之”的简单思维,采用“一案一策”的精准模式,结合每处资产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历史价值及周边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改造与赋能方案,让闲置资产重新“活”起来。

腾笼换鸟焕新生,新旧融合激活空间价值

“以前闲置的蚕室,很快就能变成高端静谧的独栋稻田原宿民宿,还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碧阳镇碧山村村民指着正在改造的十八间蚕室,言语间满是期待。今年以来,黟县深化城市更新行动,通过改造重组、村企联建、自主经营等多元模式,让一批闲置资产重焕生机。其中,碧阳镇碧山村与黄山从筑文旅有限公司合作,投入3000万元对村内闲置的十八间老蚕室、综合厂房进行改造开发,打造成集住宿、文旅、度假于一体的田园度假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该项目还与马道村等11个村签订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资合作协议,争取资金1000万元,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与合作规模。同时,项目建设与运营期间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不仅是乡村,县城核心区的闲置资产也迎来“华丽转身”。原来闲置的旧粮站、祠堂、民居等经过改造,如今已变身成为集文创设计、艺术展览、特色餐饮于一体的“黟川两岸文创园”。经过加固和创意改造,保留和修复徽派建筑的传统风貌,注入现代审美与商业活力,不仅吸引了众多年轻创业者和艺术家入驻,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地标。这是黟县通过“腾笼换鸟”实现空间价值倍增的典型案例。

“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唤醒沉睡的资源。这样做不仅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开发强度,更能延续城市记忆。”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有效避免了“千城一面”的困境,让城市更新更具地域特色和可持续性。

功能植入补短板,品质提升惠及民生福祉

黟县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始终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在盘活存量资产的过程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南门地税宿舍创新盘活29平方米闲置资产,将原本的危旧房、老仓库改造为便民停车场与老年活动中心,实现从“破旧立新”到“有机更新”的现代化转型,切实解决周边居民停车难、老年人活动场所少的问题。

除此之外,一批闲置的旅馆、祠堂、厂房也纷纷“变身”,被改造为创客厅、非遗传习基地、影视展陈馆、邻里中心等。例如,原城关镇一所闲置银行,经过改造后成为融合便民服务、文化体验、商业消费等功能的“一站式”生活圈,有效满足了周边居民日常办事、文化娱乐、购物消费等多元需求,让社区生活更便利、更温暖。这些“嵌入式”功能植入,精精准契合居民需求,让城市更新的成果更直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

机制创新保长效,精细管理巩固更新成果

为确保闲置资产盘活工作持续推进、取得实效,黟县积极探索机制创新,为城市有机更新保驾护航。一方面,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更新改造与运营,通过公开招投标、租赁、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共赢模式;另一方面,加强后续精细化管理,建立长效运营机制,确保更新后的项目能够稳定运营,持续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避免出现二次闲置的情况。

据了解,截至目前,黟县已完成城区283处闲置不动产的摸排工作,并将其全部纳入数字化图库管理,34处闲置资源场景活化试点中,已有14个开工运营,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为城市更新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更新,‘面子’光鲜固然重要,但‘里子’厚实、功能完善、生活便利才是根本。”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领导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有机更新的理念,下足‘绣花’功夫,在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功能品质上持续发力,努力建设一个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有活力的美好黟县。”

(黟住宣)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上一篇:塔川稻田秋色渐浓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