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抹夕阳沉入奇墅湖的碧波,黟县宏村镇际村篮球场的灯光次第亮起,第五届“宏村杯”村BA篮球赛的哨声划破夜空。赛场上,球员们奔跑、传球、投篮,汗水在灯光下折射出青春的光泽;看台上,村民、游客、返乡青年欢呼声与奇墅湖的流水声、远处徽派建筑的雨滴声交织成一曲乡村交响乐。这场持续九天的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成为宏村镇以体育为媒,激活文化基因、推动文旅融合、构建乡村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空间重构:场景焕新,激活乡村业态新动能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生活与交流的重要场所,本届赛事以际村奇墅湖篮球场为核心,将14个特色摊位纳入赛场周边空间,让乡村空间与本土业态形成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各村依托自身资源打造的特色摊位,既满足了赛事期间的消费需求,更让本土产品找到了精准的展示与销售渠道。汤蜀村的山野食材、泗溪村的土特产,借助观赛人流打开了知名度,宏村的文创产品与屏山烧饼,通过市集成为游客带走的 “乡村记忆”,各村的小吃饮品摊位,更是以即时消费的便利性实现了营收增长。这种 “一村一特色” 的摊位设置,让每个村落的资源优势都能在赛事中发光,不仅带动了短期交易,更为后续的产品推广与产业发展埋下伏笔,实现了空间价值与业态活力的双重提升。
宏村的空间智慧从来不止于 “保护”,更在于 “活化”。从月沼乐夜音乐会让祠堂变舞台,到暑期写生让南湖成画纸,再到如今村BA让篮球场成市集 —— 宏村镇始终在探索:如何让凝固的遗产变成流动的生活场景。赛场的14个摊位,恰是这种探索的缩影,它们与球场构成 “体育竞技+在地消费” 的复合型场域,让原本分散的村落资源通过赛事串联,让全镇的水系、街巷、建筑,都成为可体验、可参与的活态空间。
体育赋能:赛事为桥,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发展
“每天都想来球场打打球,现在村里的健身设施越来越全了!” 参赛球员、宏村村民汪先生的话,道出了体育赋能乡村的实效。村BA的价值,从来不止于九天的赛事,更在于它像一颗种子,催生出覆盖全镇的全民健身生态。
赛事吸引的11支代表队里,既有宏村镇户籍的村民、镇域企业职工,也有在外就读的大学生,更有22名“外援”带来新活力。这种 “本土+外援” 的参与模式,让篮球从“少数人的竞技”变成“多数人的狂欢”。而赛场周边新铺设的21公里健身步道,与宏村独特的水系相连,晨练的老人、夜跑的青年、嬉戏的孩童在此共享空间,让“全民健身”从口号变成日常。
这背后是宏村镇的长期布局。近年来,全镇已建成村级健身广场13处,新增健身器材100余件,形成“15分钟健身圈”。除了村BA,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西宏168超级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接连落地,让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就像月沼的水滋养了世代村民,如今的体育设施与赛事,正滋养着古村的活力因子 —— 它让游客因运动而来,因文化而留,让“健康中国”的理念在粉墙黛瓦间落地生根。
精神凝聚:以球连心,增强乡村凝聚力与向心力
朱村的啦啦队用徽州民歌改编加油歌,屏山的村民带着烧饼给邻村球员送补给,镇直队与村队赛后握手时的那句 “明年再较量”—— 赛场内外的这些细节,藏着宏村镇精神凝聚的密码。
赛事设置的 “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看似是竞技表彰,实则是价值引导。13个行政村的参赛队伍,在备赛时自发组织 “村际联谊”,在比赛中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在市集里互通有无、互助补位。这种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家人” 的氛围,让村落间的联系从“地理相近”变成“情感相亲”。
更深层的变化在治理层面显现。赛事组委会由镇干部、村民志愿者、企业代表共同组成,从赛程安排到摊位协调,全程高效协作。面对临时增加的客流,商户自发延长营业时间,村民主动帮忙维持秩序…… 这种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 的状态,正是宏村镇构建 “乡村共同体” 的生动写照。正如镇镇长盛茂存所言:“一场球赛检验的不仅是球技,更是乡村的凝聚力 —— 当13个村能为同一个目标并肩,就没有迈不过的坎。”
当最后一阵欢呼消散在奇墅湖畔,篮球赛的影响仍在延续。它像一滴水珠,融入宏村文旅创新的溪流 —— 从月沼音乐会的古今和鸣,到村BA的活力四射,宏村始终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笔,在900年的历史画卷上,不断书写着古村新生的精彩篇章。(宋诚钊)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