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黄山 > 正文

黄山黟县:宏潭龙狮灯会非遗“火种”点亮乡村振兴路

2025-08-12 21:28:36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施亚磊   

夜幕低垂,皖南黟县宏潭乡的群山环抱中,一条由点点星火汇聚成的“游龙”蜿蜒而出。伴随着震天的鼓声、激越的锣响,威武的龙灯昂首摆尾,灵动的狮灯翻滚腾跃,照亮了沉寂的年夜乡村。

宏潭龙狮灯会,源于祈福禳灾的古老仪式,集扎制技艺、舞蹈、音乐、信仰于一体。其龙灯骨架以竹篾精心扎制,外覆彩绘绸布,狮灯则造型威猛灵动。早在清朝以前,宏潭村就有出灯会的传统。然而,和许多乡村非遗一样,宏潭龙狮也曾面临传承断层的危机。

年轻时的胡杰根是宏潭村家喻户晓的“领龙人”,每年腊月,在龙狮灯会即将来临之际,他便一人独自坐在自家昏黄的灯光下,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快速修补龙灯,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胡杰根额前的汗珠滚落也浑然不觉。为了赶在元宵前修复破损的龙首,胡杰根熬夜到鸡鸣已是常态。老伴时不时念叨着让他早点休息,胡杰根却笑着摩挲龙角上新缠的金边:“龙灯是咱宏潭的魂,魂不能散,大伙还等着元宵乐呵呢。”

如今,年过80的胡杰根已然没有了舞龙舞狮的精力,望着村子里多年“活”不起来的龙首,胡杰根眼神中透着忧虑:“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队伍人手都凑不齐,老手艺眼看要失传。”

转眼2017年始,宏潭乡当地政府基于对非遗保护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实践,摒弃了“静态保护”的思维,转向“活态传承、融入生活、赋能发展”的路径。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老艺人“传帮带”。乡村干部在年底前便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龙狮灯会历史由来以及队伍人员招录,在宏潭村委会开设起了“龙狮兴趣班”,又将扎制、舞龙基础纳入乡土教材。

没多久,一支由30余个平均年龄在35岁的舞龙青年队伍脱颖而出。队伍中,退休老干部在龙头前举着“宝珠”牵动龙身,孩子们举着云灯跟在龙灯后鼓舞跳跃,青年壮士们使出全身力气配合龙身翻上翻下、滚动摇摆。老中青少四代同堂舞龙灯的场景,成为了灯会最动人的风景。宏潭龙狮灯会又再次热闹了起来。

“看着龙灯在自己手里舞动,感觉和老祖宗有了连接,特别自豪!”返乡大学生胡刚峰兴奋地说。

村子里的书记介绍,灯会筹备期长达数月,村子里超过一半的农户参与扎灯、排练、后勤。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游灯祈福”队伍绵延数里,村民手提各式花灯紧随龙狮,共同祈求宏潭村五谷丰登。“舞龙灯的时候,感觉整个乡的心都聚在一起了!”村民王大叔感慨道。

灯会当天,该乡还邀请媒体平台对老艺人的口述史、传统套路、核心技艺进行高清录像和数字化建档,建立永久性保护数据库。邀请专业团队,对龙狮扎制工艺进行标准化整理,确保精髓不失。在保留传统套路精髓的基础上,适度融入现代灯光、音乐元素,增强视觉震撼力。

与此同时,灯会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老手艺人通过教授扎制技艺、售卖龙狮工艺品增加了收入。灯会积累的人气和品牌效应,也为宏潭的生态农业,如蜜桃采摘、豆腐宴等活动持续引流。周边民宿、农家乐生意火爆,豆腐、笋干、茶叶等土特产销量激增。据初步统计,去年春节灯会期间,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1.3万元,同比增长13%。灯会路线精心串联古祠堂、古桥、特色作坊,让游客在光影流转间深度体验宏潭的古韵与新生。

近些年过去,宏潭龙狮灯会已不再是单纯的一次民俗表演,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驱动乡村发展的文化引擎,也成为宏潭乡最闪亮的文旅IP。

文化学者指出,宏潭龙狮灯会的成功实践,为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样本。“它证明,深植于乡土的非遗,绝非博物馆里的‘化石’。通过创新性的‘活态传承’,将其融入当代村民生活,并有效转化为文旅资源和发展动能,非遗就能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宏潭的经验,值得更多拥有丰富非遗资源的乡村借鉴。”

(程婷婷)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