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风民风家风正,陈规陋习要破除;红白喜事要节简,攀比浪费要不得……”走进黄山市黟县宏村镇的村落,一条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不仅写在公示栏上,更融入了村民的日常言行。近年来,宏村镇以村规民约为抓手,通过“量身定制聚民心、多元共治促践行、积分激励强动力”的路径,让村规民约从墙上的文字变成田间地头的行动,让文明乡风的底色更亮。
“村规民约不是规章制度,得让村民看得懂、愿意守。”这是宏村镇在推进村规民约时的核心原则。以往,部分村的规约存在“照搬照抄”“大而空”的问题,村民认同感不强。为此,镇村积极吸取村民意见建议,让村规民约“接地气、能落地”。
该镇广泛采用“群众提、村民议、集体定”的方式,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五老”人员深入开展“全景图”式“小板凳”议事活动,依托村、院落两级“群众说事处”和百姓评理说事点,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把环境卫生责任、文化遗产保护、丧事简办标准等村民最关心的事摆上台面,逐条讨论、逐句修改。摒弃生硬的条文表述,改用“村容村貌是门面,清洁家园很重要”,“隔壁邻舍常相敬,重要事情多商济”等口语化表达,让规约像“家常话”一样入耳入心。配套红白理事会劝导等机制,让村规民约真正从“纸上规定”变成“生活准则”,实现“约出善治、约出和谐”的生动局面。
“以前村里办喜事,流水席摆两三天,光烟酒钱就花好几万,办完一场事,家底都掏空了。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大家按规矩来,省钱又省心!”说起变化,宏村镇村民的语气里满是欣慰。这背后,是“双方联动”的共治合力在推动规约落地生根。
村两委牵头抓总。把村规民约执行纳入日常工作,定期排查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秸秆焚烧等“老大难”问题,发现一起就由村干部带着理事会成员上门劝导,用规约条文讲清道理,让村民明白“为啥要这么做”。
党员带头示范。雉山村的党员们把“村规虽小,文明事大”记在心里、做在实处。全村党员主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谁家有喜事,党员先上门宣传“婚事新办”;遇上丧事,党员带头践行“丧事简办”,用自己的行动给村民做榜样,让“跟着党员学规矩”成为村里的新风尚。
为了让遵守村规民约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宏村镇将其与“信用有礼”积分制挂钩,把无形的文明行为变成可积累、可兑换的“硬通货”,形成以分促行,以行积分的良性互动。
村民遵守环境卫生规定、参与邻里互助、践行红白事简办等行为,都能按标准获得积分。这些积分不仅能在“积分大会”上亮出来,还能与村务用工、集体分红等挂钩,实实在在兑换成生活便利。自“积分制”推广实施以来,共开展16次积分集中兑换活动,累计兑换积分21260分。以前靠任务命令推动的工作,现在村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形成"做好事、攒积分、得实惠"的良性循环。每到积分兑换时,村民们拿着积分卡兑换物品,脸上的笑容里既有收获的喜悦,更有对文明行为的认同。
村规民约是涵养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如今的宏村镇,村规民约不再是墙上的文字,而是融入三餐四季的生活习惯。宏村镇将持续深化村规民约的实践创新,为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注入更加强劲的文明力量。
(汪玉童)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