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黄山 > 正文

黄山市徽州区:暑期文旅热浪袭人,徽文化活态传承点燃消费热情

2025-07-14 21:49:0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施亚磊   

夏日傍晚,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永兴湖畔荷叶田田,晚风裹挟着荷香与欢声笑语。巨型鱼灯巡游队伍穿梭其间,汉服爱好者与游客竞相打卡,红灯笼映照着徽派建筑的马头墙……这个暑期,呈坎以徽文化为内核,通过活态演绎、沉浸式体验等举措,掀起文旅消费热浪,民宿行业同步迎来“满房”盛况,成为徽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赢的生动样本。

夜幕降临时,数十盏造型各异的鱼灯在永兴湖畔巡游:红底金纹的“锦鲤灯”灵动俏皮,绿鳍朱鳞的“龙鱼灯”气势恢宏,鱼身灯影随步伐摇曳,恍若游龙戏水。

更具突破性的是,游客不再是旁观者——鱼灯巡游的抖音话题#呈坎鱼灯 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与此同时,汉服与古建的碰撞,复刻“徽州风雅”新场景,徽派建筑的黛瓦粉墙间,一群身着齐胸襦裙、交领长衫的年轻人成为流动风景。民宿也相继推出“汉服沉浸体验计划”:游客可租赁汉服,在古巷、永兴湖、宝纶阁等标志性点位拍摄古风大片,还能参与“荷间雅集”——仿古人投壶、对诗、烹茶,让“穿越感”拉满。

不完全统计,暑期汉服租赁订单超8000单,“汉服+鱼灯夜游”拍照的定制路线预订量环比增长200%。上海游客小李笑言:“在呈坎穿汉服,仿佛走进《长安十二时辰》的徽州版,连空气都飘着诗意。”

昼夜联动,打造“徽文化不夜村”,永兴湖上荷花与灯火的浪漫共振,盛夏,永兴湖荷田进入盛花期,游客乘船穿行其中,恍若置身“荷塘月色”的现实版。日间赏荷、观莲,夜间则变身“光影秘境”——鱼灯巡游穿梭荷间,灯笼沿湖岸绵延千米。

“以前只知道呈坎是古村,没想到夜晚这么热闹!”来自武汉的游客王女士说,她和朋友在荷畔从黄昏待到深夜,“看日落、赏灯、听戏,一次体验把自然、文化、娱乐全占了。”

民宿经济从“住一晚”到“深度体验”,徽派民宿的“文化升级”呈坎民宿不再是简单的“住宿空间”,而是徽文化的体验载体。如“般德堂”民宿保留徽派天井、木雕回廊,推出“徽州生活课”:午后研磨徽墨,傍晚学唱徽剧选段。民宿主理人说:“游客不再问‘有没有早餐’,而是追着问‘今天能体验什么’。”

在呈坎,7-8月民宿入住率达95%,20余家网红民宿提前半月订满,部分高端民宿单晚价格突破1500元仍一房难求。更值得关注的是,民宿带动“二次消费”:游客在民宿参与文化体验后,会购买徽墨、竹编,鱼灯等伴手礼,形成“住宿+体验+消费”的闭环。

文旅热潮让村民共享红利:鱼灯巡游雇佣20余名村民抬灯,汉服租赁店吸纳10余名妇女就业,夜市摊位优先向村民开放…据估算,暑期村民人均增收超2000元,“以前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卖着柠檬茶的村民张阿姨笑着说。

“原本以为古村会很枯燥,没想到既潮又有文化!”这是许多年轻游客的共同感受。在社交媒体上,#呈坎荷间鱼灯 #徽派汉服 等话题持续升温,游客自发分享的“打卡vlog”“古风大片”,让呈坎成为小红书、抖音的“顶流目的地”。

来自上海的大学生小杨说:“我在永兴湖畔穿汉服、提鱼灯拍照,发朋友圈收获200多个赞,朋友都问‘这是哪里?太仙了’”这种“自发传播”形成强大引流效应,据景区统计,暑期游客中,35%因社交平台种草而来,年轻客群占比超60%。

从“热浪”到“常流”,本质是传统文化村落的“自我更新实验”,唯有让文化基因嵌入当代生活场景,让产业红利反哺文化保护,让生态基底支撑体验升维,让在地社群成为传承主体,才能突破“网红昙花”的宿命,真正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可持续循环。呈坎夏夜的鱼灯流转,不仅是一季的喧嚣,更是千年徽文化向未来生长的先声——当古老文明学会与时代共振,其生命力,便如永兴湖的荷浪般,生生不息。

(薛剑锋)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