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紫以古装扮相,手捧“天下第一墨”的牌匾立于西递敬爱堂,将电视剧《家业》杀青的话题送上热搜时,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落,正以“活态博物馆”的姿态,在影视镜头与文旅融合的浪潮中,书写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时代篇章。
一帧光影一重史:在取景框里邂逅千年文脉
《家业》剧组选择敬爱堂作为重要取景地,恰是对西递文化基因的精准解码。这座承载着家族礼法的祠堂,其“百代蒸尝”的匾额与雕花梁柱,在镜头语言中化作中华传统家文化的立体注脚,杨紫与老戏骨们以虚实交织的戏剧张力,在西递保存完好的明清遗存建筑群间演绎徽州家族的沉浮。正如制片人所说:“推开敬爱堂的木门,便踏入了理解徽州文化的深邃磁场。”
这种磁场吸引的不仅是《家业》这样的正剧大作,也有其他各类影视作品。青春短剧《我朦胧的夏季啊》让95后观众在瑞玉庭见证爱情,综艺节目《山水间的家》在胡文光牌坊下体验非遗传承,央视纪录片《文脉春秋》在追慕堂解码宗族文化......不同艺术形态在此碰撞,让飞檐翘角化为故事生长的骨骼,使幽深巷陌成为情感流淌的血管。
一场景观一种美:影视语言激活艺术宝库
西递成为影视宠儿的密码,藏在"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肌理之中。牌楼与祠堂构建出立体画卷、高墙与深巷拼接成阡陌交通,天然具备影视美学所需的层次感与纵深感。春日繁花掩映的旷古斋,夏日青荷摇曳的明经湖,秋日银杏纷飞的走马楼,冬日雪覆黛瓦的青云轩,四时之景为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提供天然影棚。来到这里的人们总有惊奇的发现:无论广角镜头里的山水村落轮廓,还是特写画面中的砖雕石刻纹样,都能形成电影般的审美构图。
这种视觉震撼的背后,是西递人“守护者”与“创新者”的双重担当。西递镇组建专班,安排专人定期对每一幢古建筑进行细致检查。每当夜幕降临,“西递志愿打更队”便敲着铜锣,穿梭在各条街巷。此外,西递创新实施"古建保护+场景活化"工程,在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的基础上,巧妙植入符合时代审美的文化元素,通过声光电的多重效果,使得沉默的楹联和砖雕,都跃然生动起来。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恰好契合影视创作对“新中式美学”的追求。
一场相逢一城兴:文旅融合缔造共赢生态
影视剧的热播如同投向湖面的石子,激荡起文旅经济的层层涟漪。《我朦胧的夏季啊》中男女主定情之处迎来众多年轻游客打卡;《文脉春秋》中聚焦的西递特色美食腊八豆腐也愈发被游客熟知和喜爱;《家业》尚未播出,已有粉丝根据路透图制作“杨紫同款游览路线”。西递管委会乘势推出“跟着影视游西递”主题线路,将取景地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域,让游客在触摸雕花窗棂时,恍若置身剧情时空。
更深层的变革在产业生态中悄然发生。影视剧组与西递本地形成良性互动:剧组获得场地支持的同时,周边村民也能在场景搭建、群众演员等方面获得岗位和机会。剧组的入驻,也带动民宿、餐饮、交通等多方面的发展。取景拍摄产生的效益,也将投入进古建的保养和维护......这种“影视反哺文化”的模式,使西递“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金字招牌更添亮色。
当暖阳为敬爱堂的匾额镀上金边,又有新的剧组在石板路上架起相机。这座饱含徽州文化的古村落,正在新时代的镜头里绽放别样光彩——青砖与科技交汇,飞檐同荧幕接轨,光影流转中,千年文脉跨越时空,与当代审美在西递紧密的牵手。(胡镇)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