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著名SCI刊物《NORDIC JOURNAL OF BOTANY》(《北欧植物学报》)上刊登了在祁门县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发现的植物新种牯牛降兔儿风——“Ainsliaea guniuensis (Aster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southern Anhui, eastern China”(中国华东皖南的一个新物种——牯牛兔儿风)一文,这标志着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添一植物新种。
该植物新种由祁门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倪味咏和浙江知名植物学者于2020年5月在牯牛降观音堂考察时首次发现,经安徽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邵剑文教授团队与倪味咏高级工程师合作,持续了近4年的调查和研究后,基于形态学和分子证据确认为一新物种,命名为牯牛兔儿风(Ainsliaea guniuensis W.Y.Ni and S.Y.Zhang)。
牯牛兔儿风:多年生草本,株高 20 - 50 厘米。茎直立,不分枝,密被淡黄色长柔毛。莲座叶着生于短茎下部,距离基部 1.5 - 3.5 厘米;叶柄长 1 - 8 厘米,密被长柔毛,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厚纸质,基部心形,先端钝且具短尖头,边缘具稀疏胼胝齿;叶正面绿色,疏被毛;叶背淡绿色,密被长柔毛;叶脉为掌状羽状脉,明显凹陷。头状花序长 15 - 45 厘米,呈穗状或近圆锥状。总苞圆筒形,总苞片 13 - 15 枚,呈覆瓦状排列,无毛。小花 3 朵,两性;花冠管状,长 9 - 11 毫米,白色;裂片 5 枚,长 6 - 8 毫米,线形且扭转。瘦果近纺锤形,被毛,呈褐色;冠毛羽毛状,淡红褐色。花期10月至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1月。
牯牛兔儿风在形态上与近缘种(杏香兔儿风A. fragrans和灯台兔儿风A. kawakamii)主要区别为本种花序常呈近圆锥状、叶脉明显凹陷导致叶片呈泡状,以及叶片背面生长有密集的长柔毛。牯牛兔儿风常生长在海拔约300 - 1400 米的阔叶林或竹林下的土壤或石缝中,目前仅在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部分周边地区发现。(倪味咏、邵剑文、张思宇)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