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相南街道充分发挥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的作用,建立人民民主议事场。立足街道实际,以翠峰小区老旧改造为民生“试金石”,将民主理念贯穿改造前期调研、方案制定、施工监督全流程,推动改造工作有序推进,让“民生清单”精准对接“民心所向”,让改造工程真正暖到群众心坎里。
前期调研听民意,摸清改造“需求清单”
在翠峰小区改造启动前,相南街道人大工委牵头搭建民意沟通平台,组织辖区人大代表走访调研,以“面对面听诉求、实打实摸情况”为原则,深入小区开展全覆盖调研。
代表们通过三种方式收集民意:召开多场居民座谈会,分楼栋、分群体邀请老年居民、上班族、商户等不同群体,重点听取对小区道路破损、管网老化、停车位不足、公共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的意见;开展“敲门走访”,逐户走进行动不便的老人、独居人员家庭家中,记录他们对无障碍设施、楼道照明等“微需求”;设置“改造意见箱”,方便居民随时反馈想法。
经过10余天调研,共收集有效意见建议26条,整理形成“道路重修、楼梯间综合整治、停车位改造提升、路灯更换及改造、加装休闲座椅”等多项核心需求清单,为改造方案制定提供了精准依据。
民主协商汇民智,敲定改造“民心方案”
面对改造中的“众口难调”,利用基层实践站搭建多元协商平台,让居民成为方案“设计者”。针对调研梳理的需求,邀请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社区居委会、改造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召开“民主协商会”,让各方“坐在一起议、拧成一股劲”。
会上,设计单位先汇报初步方案,随后人大代表和居民们直奔问题、直提建议:居民李阿姨提出“小区老人多,要增加老人活动场地”“二楼要增加排水管网,对排水管网进行保护,就近接入污水管网”。人大代表则建议“停车位规划要预留充电桩安装位置,兼顾未来需求”。还有居民关注“施工时要保护好小区里的老景观树,那是大家的念想”。
设计单位现场记录、即时回应,对方案逐一优化调整——将增加老人活动场地、新能源充电桩及车棚、电动车充电桩。最终,经各方充分协商的方案以无异议通过,真正实现“方案由居民说了算”。
全程监督保民生,筑牢改造“质量防线”
为确保改造不“走样”,构建“人大监督+居民监督+专业监督”立体监督网,将民主监督贯穿施工全过程,确保改造质量不打折扣。
监督小组建立三项机制:“定期巡查”机制,每周2次由人大代表带队深入施工现场,对照改造方案检查道路铺设厚度、管网材质、施工安全防护等情况,发现问题当场向施工方提出整改要求;“民意反馈”机制,在小区设置“改造监督意见栏”,人大代表每日收集居民对施工噪音、垃圾清运、进度推进的意见,及时与施工方协调——例如居民反映“中午晚上施工噪音影响孩子”,人大代表当即沟通施工方调整作业时间,将噪音大的工序安排在上班时间段;居民自主推选了有一定专业建筑工程经验的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对防水施工、管线铺设等隐蔽工程进行专业把关,形成“问题有人提、提了有人管、管了有回音”的闭环管理,让改造过程全程“晒在阳光下”。
眼下,翠峰小区老旧改造工程正以“看得见”的速度推进,斑驳的外墙逐步被崭新的涂料覆盖,坑洼的路面换上平整的沥青,堵塞的管网迎来彻底翻新。居民们路过施工现场时,总会驻足多看几眼。王阿姨说:“之前小区要改啥、咋改,咱心里没底;现在不一样了,人大代表把‘议事桌’搬到了楼下,咱说的话真能算个数!”李大妈:“以前总担心改造‘走过场’,没想到人大代表全程盯着,进度快、质量也靠谱,这才是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事。”
群众的满意,源于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南实践的认可。从最初入户收集“基础设施老化、配套功能不足、居住环境较差”的诉求,到改造中组织居民代表跟着施工队查质量、提建议,再到定期在微信群里晒进度、听反馈,每一个环节,相南街道人大工委都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就是真正让群众的“呼声”变成政府行动的“号角”,让民生工程的进度条,成为群众幸福感的增长值。
(邹晨光 张俊 卓德政)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