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淮海经济圈 > 综合新闻 > 正文

砀山县李庄镇:四维协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9-16 23:15:56 来源:   编辑:曹凌   

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锚定镇域发展实际,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从党建领航、产业拓路、人才蓄能、生态筑基四大维度协同发力,打破传统产业壁垒,构建起“业态多元、人才集聚、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党建发力,锚定振兴航向。李庄镇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核心抓手,以组织优势激活发展动能。镇党委牵头组建产业发展工作小组,联合农技专家、基层干部与种植大户开展多轮深度研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一核引领、多链延伸”与“南瓜北果东棚西工”双轨发展战略——以砀山酥梨种植为核心,延伸加工、文旅、电商产业链条。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各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其中,镇东村党总支流转200亩土地建成43座车厘子种植大棚,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务工增收实现“三重收益”。同时,依托“三会一课”、专题培训等载体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将民生工作融入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产业发力,打造增收矩阵。该镇紧扣“粮为基、工赋能、旅添彩”发展思路,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业态增收体系。在特色种植领域,除持续巩固酥梨、黄桃优势产业外,汪阁村引入翠玉梨、皇冠梨等优质果种,依托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镇东村车厘子产业园借力安徽农业大学技术支持,以现代化栽培模式产出的优质果品畅销全国。在产业延伸上,积极探索“农业+文创+旅游”融合路径,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资源,打造沉浸式“研学工坊”,设置绘图、刻板体验区,展出50余种传统图样与30余款文创产品,吸引高校团队开展研学活动,“三元兴染坊”产品远销多省;以吴庙古村为核心打造生态打卡地,将果蔬种植与唢呐、蓝印花布等民俗文化深度结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产业发展。

人才发力,蓄足发展动能。李庄镇以人才作为乡村振兴“核心引擎”,通过“识才精准化、育才专业化、留才常态化”三举措,建强本土人才队伍。组建专项工作组对9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走访,通过电话沟通、实地座谈等方式,摸排人才家庭情况、技能特长与创业意向,挖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类人才700余名,建立人才动态数据库,推动人才精准匹配。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定制培训课程,通过集中授课、线上研讨、田间实践等形式提升人才专业能力;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项目申报、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支持;制定完善人才工作方案,从引进、培养、激励等环节健全保障机制,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人才环境。

生态发力,筑牢宜居根基。该镇以“生态宜居”为目标,通过环境整治与治理创新,全力打造和美乡村。推行“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模式,村“两委”干部带头示范、党员志愿者主动参与,对公路沿线、河沟渠岸、房前屋后开展“地毯式”清理,通过“人力+机械”联动作业,确保整治无死角;组建108名专职网格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创新“五级化事”工作法,联动“五老新乡贤团”“老书记调解室”,通过“茶水会”“亲情式”沟通,成功化解信访积案14起;组建党员巡逻队守护群众安全,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设立3家“和美积分超市”,将参与村务管理、环境整治等行为纳入积分兑换范围,进一步激发群众主体意识,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

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三产融合发展,让发展红利更公平、更充分惠及全体群众,为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厚重的“李庄答卷”。

(杨浩)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