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为推动法治精神在乡村落地生根,近年来,李庄镇聚焦农民群众法治需求,以阵地建设、普法创新、服务下沉为抓手,全方位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力量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屏障。
建强阵地,让法治氛围“看得见”。坚持“因地制宜、贴近生活”原则,将法治元素融入乡村公共空间,打造覆盖广泛、实用便民的法治文化阵地,让村民在日常中感受法治气息。在全镇9个村(社区)建成“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书屋”等,配备法律书籍、电子普法屏,张贴《民法典》等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惠及村民超3万余人次。利用乡村墙体、宣传栏绘制“法治漫画墙”等,用方言俗语、生动案例解读土地流转、邻里纠纷、赡养老人等常见法律问题,让抽象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成为乡村一道独特的“法治风景线”。
创新普法,让法治知识“听得懂”。针对乡村群众特点,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让法治学习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组织法律工作者、村干部等录制“普法音频”,通过乡村大喇叭每日定时播放,内容涵盖惠农政策解读、防诈骗技巧等。通过开展“法治赶大集”“模拟调解进乡村”等活动,在集市设置法律咨询台,现场解答村民疑问;通过还原邻里纠纷调解场景,让村民直观学习维权途径,取得良好普法效果。
下沉服务,让法治保障“用得上”。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把法律帮助送到村民身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法治成为乡村治理的“硬支撑”。组建由律师、志愿者组成的“乡村法治服务队”,定期进村开展“送法上门”,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服务。指导各村修订包含法治内容的村规民约,将“遇事找法”“依法办事”纳入约定条款,依托“村民议事会”“评理说事点”,引导村民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今年以来乡村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大幅提升,营造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和谐氛围。
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深化乡村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阵地功能、创新普法形式、延伸服务触角,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乡村生产生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毛嘉欣)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