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淮海经济圈 > 综合新闻 > 正文

砀山县李庄镇:青春足迹“乡”约一夏,中科大“三下乡”实践队走进李庄

2025-07-29 20:27:11 来源:   编辑:曹凌   

7月28日,砀山县李庄镇迎来了一批青春探访者,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十多位学子,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他们行走在绘满梨乡风情的文明墙绘长廊,驻足于生机盎然的“多肉小院”庭院经济示范点,在省级非遗“蓝印花布”工作室里亲手尝试雕版印刻,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感受了传统文化的当代新生。

青绿点染,庭院经济方寸生金。“大家眼前这些多肉植物,三年前还只是村民平时的‘小爱好’,如今已经成为庭院经济的优秀典型。”在李园新村的“盼盼多肉小院”里,负责人向前来研学的学子介绍道。翠绿饱满的多肉植物在精巧布置的庭院中层层叠叠,形成一幅立体的生态画卷。李庄镇创新性地将“美丽庭院”转化为“庭院经济”,引导村民利用闲置地块种植多肉植物,打造特色品牌,带动全镇群众加入“庭院经济”行列,让村民的“院景”成功转化为“钱景”。“多肉小院不只是经济现象,更是田园智慧的体现。”实践队队员方雯婷在调研笔记中写道,“村民在方寸之地实现创业增收,这种 ‘小空间大作为’的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全新思路。”

蓝白相间,非遗工坊青春赋能。在省级非遗“蓝印花布”非遗工作室里,传承人胡玉民手中的刻刀在蜡板上流畅游走。中科大学子们围在长桌前,亲手体验这项源于清朝末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靛蓝染液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年轻学子们的专注神情与传统技艺交融成一幅动人画面。“我们回校后可以尝试将3D打印技术引入模具制作,利用AR技术展示印染过程。”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向传承人提出建议。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对话在这个小小工作室里热烈展开,非遗传承在青春智慧的碰撞中焕发新生机。近年来,李庄镇将蓝印花布与文创产业深度结合,产品远销全国,实现了从活态传承到创新性发展的跃升,让学子们见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乡村的顽强生命力。

黛素勾勒,乡风文明墙绘新颜。移步皆是景,入目即文明。穿行在李园新村,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整洁有序,一幅幅以砀山酥梨、农耕文化、孝老爱亲为主题的墙绘成为最生动的“文明教科书”。“没有生硬的说教,道理就藏在熟悉的画面里,走在路上,看在眼里,自然就记在了心里。”学子们驻足在一幅“和美乡村”主题墙绘前感慨道。走进村庄深处,那一片葱郁的银杏林不仅是村民纳凉休憩的“会客厅”,更是和谐乡风最自然的“展示窗”。银杏林下流淌的,是闲适安宁的烟火气,更是和睦融洽的邻里情。在这幅立体的文明画卷中,学子们放慢脚步,用眼睛阅读,望着掩映在绿树白墙间的村落,真切地感受到“和美乡村”美在环境、更在人心的和谐底蕴。

青年脚步丈量过的土地,已种下希望的种子;年轻双手触摸过的传统,正焕发时代的光彩。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对接高校,让“三下乡”成为“常下乡”“常在乡”,让青年的智慧与热忱,为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刘馨)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