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梧桐润心支教团”赴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汇报演出,在梧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启。此次汇演特别联合“红淮儿”公众号同步进行线上直播,打造“云表演会”,让因事未能到场的家长也能在线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与绽放。
演出前,孩子们早已忙碌起来:有的帮忙摆放座椅,有的对着镜子练习动作,还有的悄悄提醒同伴演出注意事项,小小的身影里满是认真与期待。汇报演出中,孩子们与老师携手,用朗诵、合唱、舞蹈等多样形式,展现15天红色非遗教育文明实践课程的收获,镜头前的每一个瞬间都被清晰记录,传递给现场和屏幕另一端的家长们。
朗诵《少年中国说》作为开场节目,孩子们挺直腰板,对着镜头用嘹亮又坚定的声音喊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字字铿锵,将少年的朝气与对国家的赤诚展现得淋漓尽致,弹幕里不断弹出家长们的点赞。
学生合唱《不怕挫折》中,孩子们跟着旋律歌唱,稚嫩的歌声透过直播传到家长耳中,充满面对困难的勇气。
舞蹈串烧环节,先由全体学生带来《红红的太阳》,孩子们伸展手臂模仿太阳升起的模样,笑容比阳光更灿烂。紧接着是律动操《少年有志》,整齐的动作,尽显少年活力,镜头捕捉着每一个灵动的身影,让线上和线下的家长清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
师生合唱的《七子之歌》独具特色,孩子们用铝板琴、碰铃等乐器伴奏,老师与学生轮流接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在旋律中传递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历史的铭记,直播画面里,乐器碰撞的光影与师生专注的神情相得益彰。
个人舞蹈《烟雨行舟》中,张依依小朋友身着素雅服饰,用轻柔的旋转、灵动的手势演绎出江南水乡的温婉意境,展现了扎实的舞蹈功底。
红韵非遗走秀环节格外引人注目,孩子们手持在课程中亲手制作的非遗漆扇、拓印作品、手工香包、扎染手帕等,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舞台,镜头从作品细节缓缓移到孩子们的笑脸,让非遗文化在童真演绎中焕发新彩。
师生合唱《左手右手》,“当你的手拉着我的手,团结的力量彼此感受”的歌声响起,老师和孩子们相视一笑,眼神里满是不舍。随着旋律渐弱,大家紧紧相拥,15天的陪伴与成长在镜头前凝成温暖的记忆。
演出结束后,颁奖仪式温馨开启。老师们为每位孩子送上精心准备的非遗小挂件、卡通笔记本和文具套装,还根据课堂表现和积分情况,为表现突出的孩子额外颁发了绘本和手工材料包。小老师们给每个孩子都手写了一段寄语——对这15天来每个孩子在老师心里留下的深刻印象进行了表扬和建议。
“梧桐润心支教团”此次汇报演出圆满落幕。半个月里,从初次见面的羞涩到排练时的默契,从课堂上的专注到舞台上的绽放,再到此刻手捧寄语的不舍,老师与孩子们早已结下深厚情谊。未来,石台镇、淮北理工学院将继续联合,为更多的乡村孩子们带来更加精彩的非遗文化课程,让这份温暖与成长延续。
(文:杨裕杰 张晓婷 图:陈伟娜 李爽)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