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淮海经济圈 > 综合新闻 > 正文

宿州市埇桥区:人工插秧“绣”丰景 米香古村绘振兴

2025-06-16 23:06:41 来源:   编辑:曹凌   

在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的广袤田野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农事“交响曲”正酣畅淋漓地上演。6月12日,晴好天气,恰逢水稻秧苗最宝贵的“移栽期”,米香古村合作社的社员们全员上阵,在波光粼粼的水田里,用双手描绘着丰收的蓝图。

放眼望去,千亩良田褪去金黄,正被一片片鲜嫩的翠绿悄然覆盖,一根根秧苗如细密的针脚,被精准地“绣”入大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弯腰俯身的专注身影、秧苗入水的轻响,以及村民们相互协作的吆喝声,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传统农耕画卷。

“抢农时就是抢产量,抢效益!这几天天气给力,正是插秧的黄金窗口期,我们合作社全员发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镇头村党总支书记孔聪聪站在田埂上,目光紧盯着忙碌的田间,语气坚定有力。

“我们合作社的核心优势就在于‘统’字:统一选用优质高产的香稻品种,统一提供经过验证的种植技术规程,更重要的是,统一组织人力进行精细化、标准化的移栽。别小看这人工插秧,它虽然累,但深浅、密度、行距都更能精准控制,后期通风透光好,病虫害少,稻谷品质和口感那是实打实的提升。我们这的基地,走的就是绿色、优质、品牌化的路子,合作社抱团,就是为了让每一寸土地都产出更高的价值,让社员的腰包更鼓。”

田垄深处,一群受雇于合作社帮忙插秧的熟练工人们,正以惊人的默契和速度推进着。他们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附近村民,弯腰、分秧、插苗,动作行云流水,又快又稳。领头的曹加峰大哥一边麻利地插着秧,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都是老把式了,插秧讲究‘浅、直、匀、稳’。手指捏住秧根,轻轻一送,株距30公分,行距就是5到8公分,深度2到3公分。这样秧苗返青快,长得壮。”

产业支撑是助农增收的长久之计。镇头村党总支书记孔聪聪表示:“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镇头村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引领,流转村集体土地200余亩,用于香稻米种植、销售及农旅体验等农业产业项目。合作社还创办了香稻米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下一步我们计划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提升水稻品质,同时加强品牌宣传,以香稻米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郭一鹏)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