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砀山县玄庙镇以家庭农场培育为抓手,通过创新产业模式、强化政策扶持和技术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循环农业模式:变废为宝,绿色发展
玄庙镇依托菌之家家庭农场,创新构建“枝-菌-肥”循环农业体系。该农场利用当地百万亩果园产生的4亿多公斤废弃果树枝条,通过粉碎加工制成菌菇培养基,培育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等高价值菌种,年产值超1亿元。同时,回收废菌包与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还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还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户增收,成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典范。
二、党建引领与产业融合:构建多元发展体系
玄庙镇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核心,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通过成立非公党支部、组建党员技术团队,将种植基地变为实训课堂,培养了一批“农户变社员、社员变能手”的本土人才。重点打造猕猴桃、菌菇、菊花三大特色产业带,引入农业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菌菇产业通过订单农业和品牌化销售,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
三、精准扶贫与就业带动:六加模式促增收
针对脱贫户,玄庙镇创新“主体带动+产业扶持+集中寄养+保底分红+自主经营+脱贫致富”六加模式。以菌之家农场为例,通过向贫困户发放菌棒并提供技术指导,实现“庭院种植”与“集中寄养”结合。2017年以来,累计带动6个村838户贫困户参与黑木耳种植,年分红超47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此外,农场年吸纳200余名村民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四、政策支持与技术赋能:激发主体活力
镇政府通过低息贷款、农机补贴、电商培训等政策,降低家庭农场经营成本。例如,对购置轮式拖拉机等设备给予50%补助,并搭建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线上销售。同时,与农技专家、高校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物联网温控、无人机植保等智慧农业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目前,全镇家庭农场机械化率达90%以上,部分农场实现全年无间断生产。
玄庙镇的家庭农场培育实践,展现了乡村振兴中“小主体、大作为”的创新力量。通过政策引导、模式创新和技术赋能,家庭农场正成为激活农村经济、巩固脱贫成果、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随着示范效应的扩大,这一模式有望为更多地区提供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板。
(许印印)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