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靶向施策,推动“农家庭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解锁庭院经济的“N种打开方式”。
“非遗研学”破解传承难题,唱响“地方戏”。李庄镇坚持内部挖潜、融合发展,探索出“省级非遗带动、团青实践助力、庭院经济补充”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增收模式。依托省级非遗“蓝印花布”,精心打造一处既适合研学体验又能展示非遗文化的“研学工坊”,设置绘图、刻板、刮浆体验桌,展示“石榴菊”“喜鹊闹梅”“二龙戏珠”等50余种珍贵图样,陈列着花布制作的玩偶、包具、枕头、扇子等文创产品30余款,集体验、教学、展示、销售于一体。大力发展“非遗+研学”模式,连续多年接待高校等实践团队的体验研学,特色活动带来了“人流量”,有效解决了非遗产业销路窄、难推广的问题。
“点绿成金”盘活生态资源,谋出“发展路”。一方庭院蕴藏生态富矿,几亩闲地激活振兴动能。李庄镇吴庙村村民李盼巧用“绿资源”,将废弃庭院转化为致富“聚宝盆”。通过盘活200平方米闲置院落,种植40余种多肉植物,打造成“村庄里的生态展馆”,让荒芜角落焕发绿色生机。同时,以“指尖经济”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瞄准“互联网+农业”新赛道,创新运用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等数字化手段,构建起“云端展厅+线下基地”的立体销售网络,成功打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绿色通道。这种以家庭为单元、以绿植为载体、以电商为引擎的创新发展路径,让多肉植物变身“黄金盆栽”,探索出乡村振兴新范式。
“农旅融合”打开市场留量,打好“优势牌”。李庄镇镇东村以车厘子为媒,深挖“花果经济”潜力,创新构建“种植基地变采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的农旅融合新模式。通过建设车厘子自采园,推出“亲子采摘”特色项目,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滋味,树梢红果化作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依托砀山“梨花节”文旅IP,以“节庆引流+夏季采摘”延伸产业链条,将车厘子园与万亩梨园串联成“春赏花、夏采果”的黄金旅游环线。同步打造“果园直播间”,实现“线下采摘火爆、线上预售火热”的双向引流,构建“农旅电商”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圈,以农旅融合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打造“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致富”集体经济“增长极”,焕发乡村澎湃动能。
(刘馨)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