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老大难”,曹庄镇着眼从“引才难”到“聚才强”,从“留不住”到“扎下根”,以机制创新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人才涌流的新图景。
打破壁垒:构建“靶向引才”新体系。曹庄镇摒弃“大水漫灌”式的引才模式,建立“需求清单 + 本土人才培养”双向对接机制。通过逐村摸排产业发展短板,绘制涵盖牛羊养殖、大棚种植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图谱,同步对接种植专家、养殖专家人才资源。例如,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曹庄镇永来家庭农场从四川引进了两名种植羊肚菌的技术人才,从羊肚菌的种植、采摘一直到最后的分装和烘干,两名技术人才层层把关,为羊肚菌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保障。
为确保人才“引得进、学得好”,曹庄镇配套建立“产业导师制”,由两名羊肚菌种植专家与本地种植户结成“1+N”帮扶对子,种植户们跟随专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羊肚菌的种植技能。在羊肚菌种植基地,专家们白天在田间指导菌棒摆放、湿度调控,晚上开设“夜校课堂”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2025年,曹庄镇永来家庭农场的210个羊肚菌种植大棚,490亩羊肚菌预计总收益能达到1000万元。
技术赋能:激活“本土人才”内驱力。曹庄镇对镇域内的种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展开全面摸排,形成详细的“本土人才”台账。这一举措将分散的本土人才力量聚集起来,加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后续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台账,清晰掌握本土人才的专业技能、从业领域等信息,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工作
许庄回族村建立了新型牛羊养殖基地,同时配套修建了消毒室、堆粪场、化粪池、饲草棚等设施,大力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从一开始的各家养各家的“单打独斗”到现在行成标准化的养殖基地,曹庄镇党委积极与淮北矿业集团对接,为许庄回族村争取援助,并指导村集体成立了合作社,将分散的养殖人才聚集起来,既行成规模化生产,又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
暖心为要:推动“情感留才”新路径。情感纽带是留才的深层密码,曹庄镇推行“人才结对”制度,由镇干部与人才“一对一”结对,定期开展“田间恳谈会”“夜晚茶话会”,及时解决人才工作生活难题。留才不是简单的物质激励,而是需要构建“安居、兴业、暖心”的生态系统。当乡镇既能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又能给予家一般的归属感,人才自然会从“过客”变为“归人”。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唯有以真心换真情,以实干筑未来,才能让乡镇成为人才安居暖心的热土。
从“引才难”到“聚才强”,从“留不住”到“扎下根”,曹庄镇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人才的“单向输血”,而是通过机制创新构建人才发展生态。当引才的精准度、育才的持续性、留才的创造力形成合力,广袤乡村必将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干事创业的热土。
(崔梦)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