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淮海经济圈 > 网评 > 正文

破除“政绩幻象” 筑牢民生根基

2025-07-25 22:13:35 来源:   编辑:曹凌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施政实践中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一方发展的成色、民生福祉的厚度。当前,少数干部沉迷于“云端大厦”的高度、“城市大脑”的炫酷,却对群众脚下的“堵点”、生活中的“痛点”视而不见,这种“橱窗政绩”本质上是脱离实际、背离民心的“政绩幻象”,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侵蚀着党的执政根基。破除“政绩幻象”,树立正确政绩观,既是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答好新时代民生考卷的核心命题。

破除“政绩幻象”,需以民心为“指南针”。“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政绩的价值坐标,永远应锚定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那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之所以沦为“长期政疾”,根源在于颠倒了“政绩为谁而树”的根本方向——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汇报材料”,不是为了博取眼球的“媒体头条”,而是为了让群众住得安心、行得顺畅、过得舒心。从“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实践逻辑出发,党员干部当多算“民生大账”:老旧小区改造能让多少家庭告别“漏雨之苦”?菜市场升级能让多少居民告别“脏乱之扰”?公交线路优化能让多少上班族减“通勤之累”?这些看似琐碎的“里子建设”,才是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才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硬核政绩”。唯有始终以“群众表情包”作为“政绩晴雨表”,才能让每一分公共投入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落到民生急需处。

破除“政绩幻象”,需以实干为“试金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正确政绩观的践行,从来不是靠华丽辞藻堆砌的“纸上蓝图”,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真抓实干。那些沦为“高级泡沫”的智慧城市项目、半途而废的产业园区,暴露的不仅是能力短板,更是责任缺失——只想“摘果子”不愿“栽树苗”,只愿“画大饼”不肯“啃硬骨”,最终只会在“数据好看、实事没办”的虚浮中消耗公信力。实干的成色,要在“急难险重”中检验。面对环境整治的“硬骨头”,是否敢于动真碰硬?面对安全生产的“雷区”,是否能够守土尽责?实干的温度,要在“柴米油盐”中彰显。能否在家长里短中听懂群众的“弦外之音”?能否在街头巷尾发现治理的“薄弱环节”?从“绣花功夫”到“攻坚魄力”,从民生清单”到“行动账单”,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才能把“民生愿景”变成“生活实景”,让政绩经得起群众的口碑、时间的沉淀。

破除“政绩幻象”,需以考核为“校准器”。“指挥棒”指向哪里,干部的精力就会投向哪里。一些“政绩幻象”的滋生,与“唯数据论”“唯亮点论”的考核导向不无关系——当“数据增长率”比“问题解决率”更受关注,“亮点打造率”比“群众满意度”更被看重,就难免出现“数字造假”“景观作秀”的歪风。校准考核“指挥棒”,要让“群众评议”占主导。把话筒交给群众,让“广场舞大妈”评价社区服务,让“货车司机”评议道路通畅,让“企业主”评判营商环境,让那些“看起来很美”的虚假政绩在群众的“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校准考核“指挥棒”,要让“实效评估”说了算。建立“政绩回头看”机制,对过去的项目算“长远账”——当年的产业园是否真的带动了就业?曾经的“惠民工程”是否还在发挥作用?通过“黄牌警告”“红叉否决”的刚性约束,让“混日者”无处遁形,让“干事者”脱颖而出。

“政者,正也。”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是“为民”二字的具象化。少一些“地标崇拜”,多一些“民生关怀”;少一些“短期轰动”,多一些“长远擘画”;少一些“数据游戏”,多一些“实绩干货”,才能让政绩观回归本真,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为党的执政根基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力量。

(李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