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苏卫东、张雨)9月12日,肥西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调解室内,暖意融融。潘某握着该中心建设领域纠纷调委会调解员金晓艳的手,声音因激动略带哽咽:“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随着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至此,这起长达5年的纠纷案件成功调解,现场自发响起热烈掌声,表达对调委会辛勤付出的由衷肯定。
时间的指针拨回2020年。彼时,潘某在肥西县某开发建筑公司承建的住宅小区地下室务工,一块坠落的砖块猝不及防砸中他的头部,诊断结果显示为头部外伤、头皮血肿——身体的剧痛之外,这场意外更成了他生活急转直下的开端。
由于事发时疫情形势严峻,潘某只能先回家休养,计划康复后再商议赔偿事宜。可赔偿的“难题”接踵而至:他并非该开发建筑公司正式员工,更棘手的是,他所在的分包单位均已宣告破产。责任主体“缺位”、劳动关系模糊,赔偿事宜瞬间陷入死局。五年间,潘某的身体变差,工作没了着落,生活日渐困顿,维权之路屡屡碰壁,心中怨气也随之累积。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攻坚目标。”肥西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领域纠纷调委会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介入。摆在调解员面前的,是三道几乎难以逾越的“坎”:一是责任认定无迹可寻,双主体破产导致劳动关系、责任归属成了“迷雾中的谜题”;二是当事人情绪濒临崩溃,每次沟通时,潘某都会声泪俱下地诉说“受伤后干不了重活、全家生活没指望”的困境,反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三是涉事的现在单位态度坚决:“无直接劳动关系,不应担责”,调解陷入僵局。
难题面前,调解员没有退缩,以“法理为基、情理为桥”,开启了一场跨越数月的“破冰之旅”:一次次登门走访潘某家,既耐心倾听他的委屈与诉求,又细致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引导他理性看待复杂局面;数次与涉事单位负责人沟通,一边厘清项目管理中的关联责任,一边从人道主义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释法明理:“潘某在项目区域内受伤是事实,力所能及的补偿既是对群众困难的回应,更是企业担当的体现。”
这份执着与真诚,最终融化了僵局。涉事单位负责人被调委会“啃硬骨头”的韧劲打动,更意识到自身社会责任,最终同意给予潘某30000元补偿。签字那一刻,潘某眼中的焦虑化作释然,现场各方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一场持续五年的纠纷尘埃落定,不仅为潘某解了“燃眉之急”,更印证了肥西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效。从“僵局难解”到“握手言和”,建设领域纠纷调委会用一次次走访、一遍遍劝说,将“责任担当”四个字刻进为民服务的实践里,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