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区就东边有充电桩,我们西区的居民要么把电动车推到东边充电,要么从楼上拉电线下来,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好了,西区也建了新的充电棚,扫码就能充电,价格还实惠,我们再也不用跑远路了!”家住合肥市福徽苑1栋的居民李大姐指着新建成的非机动车充电棚,连连点赞。近日,滨湖世纪社区琼临网格党委通过“一楼见”居民议事平台,聚焦福徽苑居民反映强烈的“充电难”问题,推动“民声”落地为“民生”,在小区西侧增设40个非机动车充电桩及充电棚,让居民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一楼见”听诉求:西区居民充电“跑断腿”
福徽苑共有4栋居民楼、606余户住户。此前,小区仅在东侧,4栋与2栋之间建设了充电桩及充电棚,基本满足东区居民的充电需求。但随着1栋、3栋入住率不断提高,非机动车数量激增,西区居民面临着“充电难”的突出问题——
“我家住在3栋,离东边充电桩至少有10分钟步行路程,推着电动车来回太麻烦,有时候就图方便从楼上拉根电线下来充。”居民王先生坦言,“我知道私拉电线不安全,但西区没有充电的地方,只能将就。”
“下雨天推电动车去东边充电,淋得一身湿,充电位还经常被占满,有时候要等半个小时才能充上。”居民刘阿姨抱怨道。琼临网格党委通过“一楼见”居民议事会收集这一民生痛点。
“议事会”定方案:精准选址解民忧
“居民的需求就是行动的哨声。”福徽苑小区党支部书记表示,“我们把‘一楼见’收集到的问题分类整理,联合物业、居民代表召开专题协商会,邀请消防人员、充电桩安装企业参与,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经过实地勘察和多轮讨论,最终明确两大目标:一是就近便民——充电棚选址优先考虑西区居民楼周边闲置空地,确保居民步行2分钟内可达;二是安全规范——充电棚远离燃气管道、楼体,配备消防设施,充电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经过综合评估,最终选定在福徽苑小区西侧停车场闲置绿化带建设充电棚,同时为兼顾不同居民需求,新增充电位40个。“这个选址太合理了!就在我家楼下,推车过去两分钟,以后充电再也不用跑东边了。”居民陈先生说道。“充电棚还带顶棚,下雨天也能充,比原来方便多了!”居民赵阿姨说。
“加速度”抓落实:充电棚建设暖民心
方案确定后,琼临网格党委联合物业、施工方成立“充电棚建设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仅用一个月就完成选址、施工、验收全流程——施工前,网格党委征求居民意见,根据居民反馈微调充电棚位置,确保不占用消防通道、不影响居民正常通行;充电棚采用钢结构顶棚,配备防雨防晒功能;每个充电位独立插座;安装智能断电保护装置,充满自动断电,避免过充引发火灾,施工期间,通过小区微信群每日更新进度,邀请居民代表现场监督,“我们看了施工材料,都是好材料,这下放心了!”居民刘阿姨说道。
“成效显”惠民生:西区充电不再难
福徽苑增设的非机动车充电棚已正式投入使用。不少居民正推着电动车前来充电。“现在充电太方便了!就在家楼下,扫码就能充,充满自动断电,价格和东边一样,再也不用推车跑远路了!”居民李大姐一边给电动车充电一边说。
更让居民安心的是安全隐患的消除。“以前西区楼道里总能看到私拉的电线,现在都集中到充电棚了,消防通道也畅通了。”物业安保人员表示,充电棚启用后,物业加强了日常巡查,引导居民规范停车充电,小区环境更整洁、更安全。
“长效管”促提升:“一楼见”持续解民需
此次福徽苑增设充电棚,是琼临网格党委深化“一楼见”居民议事品牌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网格党委通过“一楼见”平台已解决监控缺失、路灯损坏、健身器材维修等民生问题,推动“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多方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机制落地见效。
如今,福徽苑的居民们发现,西区的“充电难”问题解决了,私拉电线的“蜘蛛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充电棚、安全的充电环境,以及居民脸上满意的笑容。“小充电棚”连着“大民生”,这正是琼临网格党委以“民声”为导向,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待的生动缩影。(孙锦玉)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