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童贤君) 近年来,随着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多地乡镇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部分干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小节无害”的侥幸心理,导致潜在风险累积,甚至引发严重后果。这种心态不仅违背应急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更可能成为安全防线溃堤的“蚁穴”。
“小节”失守,安全防线难筑牢。在乡镇应急管理中,“小节无害”心态如同隐形的杀手,常表现为对细节的漠视。一些村级应急物资仓库长期未盘点,导致灭火器过期未更换;防汛演练走过场,未模拟夜间断电、道路阻断等极端场景;隐患排查更是依赖“经验判断”,对老旧房屋裂缝、电线私拉乱接等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视而不见,却不知这些“小问题”随时可能引发大灾难。
破除“小节无害”,需从“三化”发力。
责任落实精细化,织密安全“责任网”。江苏省常州市儒林镇网格化、信息化、责任化“三化融合”的治理经验,将应急管理责任细化至网格。儒林镇将企业、群租房等主体划入69个综合网格,明确网格员每日巡查职责,通过“清单化”管理消除责任盲区。乡镇可参照此模式,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复查”闭环机制,对消防通道堵塞、违规用火等“小隐患”实行“零容忍”。
预案演练实战化,锻造应急“尖刀队”。福建省三明市通过“连片联合执法”提升基层监管能力,乡镇应急管理亦可借鉴其经验,开展跨村、跨部门联合演练。例如,模拟地震、山火等场景,检验应急队伍响应速度、物资调配效率及群众疏散能力,杜绝“纸上谈兵”。
宣传教育常态化,培育安全“明白人”。针对部分群众对应急知识“一知半解”的现状,乡镇需拓展安全防灾宣传“五进”深度广度。如深圳市通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主题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心肺复苏、火灾逃生等技能,让“防微杜渐”成为全民共识。
“小节”彰显作风,“实干”守护平安。乡镇应急管理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唯有破除“小节无害”的麻痹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每一个细节,才能筑牢安全防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无小事,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未来,乡镇应急管理需持续强化“细节意识”,让“防患于未然”成为基层治理的底色,为乡村振兴筑牢安全根基。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