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合肥 > 正文

肥东县第三人民医院 聚焦优质护理创新,书写有温度的精神康复答卷

2025-04-28 09:35:4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在精神科护理领域中,每个生命的呵护都需要被“量身定制”。肥东县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十一病区始终以“全人、全程、全龄”为服务宗旨,通过升级病房环境、创新文体康复、细化分龄照护等举措,将优质护理从“疾病管理”延伸至“生命重建”,为患者铺就一条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康复之路。

环境赋能:打造疗愈身心的“安心家园”

为打破传统精神科病房的封闭感,该院对住院环境进行“家庭化”改造。病区陈护士长介绍道:“多数患者长期住院治疗,鼓励他们参与到病房环境的日常维护中,有助于画好患者之间的‘向心力’,收获‘被需要’的价值感,营造出家庭氛围,增强患者住院疗养的舒适感。”

一是升级生活空间。在标准化配备阳光活动大厅、无障碍卫浴间、防跌倒扶手和暖色调智能灯光等设施的基础上,更融入了多种生活“小巧思”。在各病房门口张贴的白板上,写着入住患者的姓名,方便“迷路”患者准确定位房间;房门后新增的悬挂鞋架,整齐收纳着患者的拖鞋。二是细化功能分区。通过分区规划,既保证早睡患者正常睡眠,又新增独立夜间小型影音房,为夜间活动患者提供娱乐场所,同时持续完善的心理治疗室建设、图书角、书法绘画室和风采展示墙等,全力打造出全方位立体文娱空间。三是提升“家庭”氛围。热爱劳动的患者主动请缨协助铺床叠被、打扫卫生,让病区每一天都保持干净整洁;春节时书法爱好者挥洒笔墨书写“福”字,张贴在每一扇门窗上送上新年祝福;走廊上喜气洋溢的红灯笼高高悬挂,共同呵护的绿植生机勃勃地生长着……

文体康复:在笔墨与汗水中唤醒生命活力

传统文化疗愈。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护理人员陪同留院患者举办联欢活动,通过游戏与表演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日常开展医-护-患的多元参与模式,开设书法、绘画、手工坊和读书角,患者通过书法平复情绪,借水墨表达情感,今年举办的文化疗愈活动已吸引百余人次参与,参与患者积极反馈并表示支持。

运动康复革新。天气回暖,脱去厚重的冬衣,在护理人员陪同下,患者前往室外运动场,积极投入到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竞技运动中,也有人随着音乐动感起舞、结伴竞走慢跑、老年患者在护患陪伴下悠闲散步或在轮椅上沐浴阳光。通过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青年小刘分享道:“当我手中的篮球命中篮筐的瞬间,我感觉找回了掌控身体的力量。”

正向激励机制。四月初,护理人员组织患者举行一季度“优质之星”表彰会,根据患者日常治疗情况,有“劳动之星”“助人之星”“进步之星”等各类称号,让不同病程患者的进步都能被大家看见,形成以点带面、正向激励的良好氛围。

精细化护理:全年龄段关怀的温暖实践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肥东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患者的类型和年龄跨度也不断扩大,除了对中青年患者群体开展规范化护理,更需要为老年患者、低龄患者提供精细化护理。

老年群体:医养结合模式。针对器质性精神障碍老人,坚持“医”为基础,“养”为核心。开设透明化重点监护病房,建立老年慢性病追踪档案,组建24小时一对多护工陪护、志愿者帮扶小组,做好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等服务的无缝衔接。

儿童患者:家庭式养育+早期干预。2024年底,十一病区收治了一名特殊脑瘫患者,随父入院的8岁阳阳成为全院年龄最小的患者。入院评估时,阳阳因长年封闭卧床,移动需要靠人搬运、进食不会咀嚼、对外界刺激近乎无回应。针对阳阳的特殊情况,实施“1位医生+1名护士+多名志愿者”的“代理家长”模式,24小时记录行为图谱,定制沟通辅具。护理人员为其添置新衣、早教绘本、辅助餐勺、定制营养餐,协助其父随身看护。通过引导干预,阳阳目前已学会独立行走,他生动的笑容,既是对医务人员的肯定,也是对其他患者的一种鼓励与慰勉。

护理不仅是诊疗技术,更是对生命的理解。精神科护理是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的专业深耕,为患者提供身心康复和社会化重塑的资源和服务该院“一科一品一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创新,让护理工作有精度更有温度,推动精神康复从“症状控制”迈向“生命重塑”。(韩亚妹 席绪飞)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