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合肥 > 正文

肥东县聚匠心四举措抓实做好区划地名保护

2025-02-25 07:56:57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赵汗青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高桢) 匠心聚,事业兴。一年来,肥东县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划地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区划地名工作部署,在区划地名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以机制保障为统领,下好区划地名“一盘棋”

遵照《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关于行政区划和地名保持总体稳定原则,做好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意见征求和创新发展调研,将地名工作列入局党组理论学习议题,分解落实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建立健全党领导行政区划工作、跨部门行政区划调整协同执行机制和民政牵头组织、部门协同参与联审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部门、乡镇联席会议,统筹解决区划地名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跟进督导抓好区划地名信息采集、整理、审核、申报等工作,做到信息共享、数据共用,统筹兼顾。

二是以地名文化为纽带,打造地名勘界“保护链”

围绕打造“文化边界和谐走廊”为出发点,探索建立“文化探究、互访联席、部门联动、矛盾联调、干群联治、界线联检”勘界工作机制。与县政法委联合成立肥东县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协调组,落实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管理和维护,排查管控行政区域界线争议隐患,开展睦邻友好活动,着力防范化解边界治理重大风险。全县252个社区成立协商委员会,在建立勘界联络责任制的基础上,给每个界桩配备一名界桩管理员,负责日常管护,截至目前,已巡查132人次。对更换的新界桩附上“肥东文化元素”二维码,通过扫码查阅地名宣传视频、地名含义及历史沿革、地名典故、文旅资源和特色农产品,推动乡村地名文化与乡村特色产业、品牌有机融合。会同相邻县市完成8条线(其中市级界线3条、县级界线5条)共11 个界桩界线定位。建立勘界平安共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到人,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为依据,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和旅游局、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印发了《肥东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认定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认定保护工作,形成28条县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市级地名文化遗产。规范推进地名备案公告工作,稳步推进地名数据库建设,更新维护词条403条,更新率达5.1%,形成地名勘界与地名文化保护“双轮驱动”良好局面。

三以“乡村著名行动”为引线,织好地名服务“一张网”

抓实做好“起名、用名、扬名、著名”,推进乡村地名命名设标、文化保护、信息服务、应用赋能。会同县公安、财政等12个部门联合制定了《肥东县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对1821条乡村道路,225个住宅区、楼宇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乡村地名开展“拉网式”摸排,加大规范命名、更名力度,解决不规范现象。持续推进乡村地名釆集上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公共品牌。组织五老人员(老干部、老专家、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组建地名专家组,做好乡村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咨询、采集、评估、论证、监督、宣传等工作。围绕长临河镇试点抓好设计制作地名文化广角二维码、智慧门牌、路牌二维码等应用,在全县推广。先后命名乡村地名标志1300余个,采集上图乡村地名及农家乐等兴趣点983条。

四是以地名宣传为媒介,绘制地名文化“特色圈”

立足肥东地名文化特色,完善乡村地名文化传承保护举措,开展《地名管理条例》宣传5场,发放宣传折页5000余份,上报特色地名8处,打造地名文化广角一处(红石咀),让乡村地名“有看头、有内涵、有讲究”。大力开发乡村地名文化,深度融合文化旅游等项目,开展撮街地名春晚、包公故居猜地名、青天路九九登高、才高八斗等“大地有名”“山水有名”“家乡有名”等系列宣介活动,通过“地名+旅游休闲服务、文化服务、助农服务、公共服务”四张名片,将乡村地名服务融入群众旅游观光、手艺传承、农产品选购之中,打造“庐东之城”地名特色。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