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合肥 > 正文

千亿长丰,再进击!

2025-02-19 09:25:46 来源:幸福长丰   编辑:刘珍   

图片

2025年2月6日,位于长丰县下塘镇的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发车场。张大岗 摄

2月17日,乙巳蛇年春节上班后的第二个星期一,清晨7时未到,合肥北郊,由南向北过五湖大道,阜阳北路和蒙城北路的车流汇聚至230省道,车轮挨着车轮呼啸而过,“与时间赛跑”。

20多分钟后,随着在交叉路口不断出现的下塘烧饼流动售卖摊点,车辆开始向东分流,驶向下塘镇的“大厂”。与此同时,对向由北至南的车流也开始增多。

再过10多分钟,路两旁整齐排列的淡蓝色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长丰县城所在地水湖镇。不用猜,大棚里种植的是“长丰特产”草莓。

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是长丰县委党校。9时,长丰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暨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大会(下文简称“大会”)要在这里召开。

8时刚过,长丰县委党校会议中心内已是人头攒动,“搞这么早,看你精神头饱满得很!”前来参会的县直各部门及乡镇负责人互相打着招呼。

看到这一场景,省内一位资深媒体人发出感慨:“长丰人的干劲越来越大了!”

1038.64亿元!这是长丰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从曾经的合肥市下辖唯一贫困县,到安徽第二个千亿县,长丰实现了跨越式“逆袭”。

新的命题随之而来:千亿之后,如何“拼”出长丰速度新奇迹?

2月17日早上召开的这场大会,将传递相关信号。

世界级,底气何在?

图片

2025年2月6日,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正在检测刚刚下线的新能源汽车。张大岗 摄

一个县城,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如果不了解内情,可能认为这是“痴人说梦”。

先来看一组数据——‌2024年,长丰县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95万辆‌,约占合肥市新能源整车产量的68.9%、全省的59%,在全国县域新能源汽车产量中稳居第一‌。

稳居“全国第一”,这就是长丰瞄准“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最强底气。

有人可能会说:长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是因为天上掉下来个“比亚迪”。

事实并非如此。3年前,比亚迪开始选址时,长丰县下塘镇只是备选项,此前已有3个地点供企业选择。最终,比亚迪在综合考虑供地难度、产业链配套及竞品布局等因素后,放弃此前已有的3个选址。此前,长丰县规划下塘作为产业新城提早“留白”的工业用地发挥关键作用,使比亚迪落户成为可能。

在把“可能”变为“现实”的路上,长丰县干部流露出的精气神令比亚迪叹服。2021年7月,时任长丰县委书记陪同比亚迪相关人员在现场勘查时,一张照片被抓拍下来,照片里时任县委书记站在车旁手握钢笔,在写满土地交付日期的工业用地图上签字。这是长丰立下的交地“军令状”。

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开工再到投产用时10个月,产值过百亿用时5个月,过千亿仅仅用了两年半时间……比亚迪与长丰,合力书写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奇迹”。

故事说完,言归正传。在2月17日的大会上,企业、高校、各镇负责人围绕“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纷纷锚定目标——

“长丰拥有培育千亿产业的丰沃土壤,也拥有将愿景变为现实的目标感和执行力。新的一年,比亚迪将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带动作用,助力长丰县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设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与合工大共建本科生创新班,发挥学科、人才、科研优势,支持长丰县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安徽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双凤经开区锚定“一个目标”,擘画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双凤蓝图”;水湖镇“做强园区”,为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提供“产业助力”;双墩镇立足“产业基础”,锻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双墩枢纽”;下塘镇聚链成群、立足全域、对标一流,力争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链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

从全县全域来看,目标越加明晰:产业规模全国领跑,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70%,形成完备的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2~3个产值超百亿的零部件领军企业……

“建设全县全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不是某一个镇的工作,人人都是主力军、处处都是主战场,把任务书变成成绩单。”在大会上,长丰县委主要负责人呼吁。

向新而行,新在何处?

图片

2025年1月11日,正在建设中的合肥先进光源项目。张敏 摄

当天大会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丰县在建县之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长丰从靠“工业立县”起家,到“制造强县”当家,未来要以“新质生产力”发家。

大家都在说“向新而行、以质致远”,长丰县又“新”在何处?本次大会给出了风向。

一是打出科创平台、企业培育、成果转化“组合拳”。举全县之力服务先进光源、雷电装置等“国之重器”,树立未来大科学城长丰片区“创新地标”,推动宇桥生态科技园、工投智谷融入“科大硅谷”版图,发挥智慧农业谷等5大平台效用,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超级孵化器”。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让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破土”、高企“拔节生长”“专精特新”小巨人勇攀高峰。2025年,长丰将努力实现上市过会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形成“头部领军扛大旗、腰部企业成梯队、小微新锐遍地火”的燎原之势。

三是完善“龙头+平台”的科创生态,支持引导一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两心一谷”,健全“沿途下蛋”机制,发挥“中试”效应,全力打通“实验室一生产线一大市场”快车道,力争推动百项科技成果“落地生金”,让“纸变钱、智变产”成为长丰常态,真正实现“有想头、有看头、有赚头”。

财经自媒体“秦朔朋友圈”讲述过这样一个案例——入驻长丰县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的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团队尝试融合机器视觉、多臂协同、优化调度算法等技术,研发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3000个机械臂如何有效运转成了难点,理论上没啥问题,却总造不出来”。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儒敬东奔西走,把熟悉的厂家跑了个遍都无法攻克这一技术难题。

长丰县负责人听说后主动牵线搭桥,介绍落户合肥的比亚迪帮助技术攻关。2023年5月,比亚迪项目总监孙茂连带队组建专班团队进驻智慧农业谷,不到一个月,产品研制成功。

一二产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长丰生动上演。

“最大的变量就是创新”“最关键的着力点就是新质生产力”,长丰正在点燃创新引擎,跑出科创强县“加速度”。

千亿之后,如何领跑?

图片

2025年1月17日,长丰县水湖镇李杨村,工作人员打包电商草莓。徐旻昊 摄

记者从大会了解到,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长丰生产总值1038.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高于合肥市4.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83.31亿元,增长16.2%。

“长丰这几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确实不容易。今天15位代表上台发言,有千亿企业比亚迪、上市企业华恒生物、商贸企业京东集团、院校代表安徽理工大学、科研企业合肥航太,乡镇围绕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县直部门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想让大家都说一下接下来怎么干。”长丰县委主要负责人坦陈。

千亿之后,长丰如何更进一步?

精气神是关键。记者从大会获悉,长丰将展现“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动员全县上下树立领跑意识,勇于创先争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丰篇章。

“各乡镇不能光站着看、更要主动干”“工业打头阵、农业赋新能、服务业创场景”,具体路径也在大会发出的一个个任务中逐步显现。

对于长丰县站在千亿新台阶上如何持续深挖潜力,多次到长丰调研的广慧研究院院长俞铁成说:“长丰的发展模式是不容易复制的,最主要还是取决于地方能不能勇于下定决心把大项目‘抢’过来。现在,长丰的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现代农业产业气势已成,下一步可以围绕这些产业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

长丰为什么能成功?无须赘言。从前几天开幕的第二十二届长丰草莓文化旅游节上,担任多地乡村振兴大使的乐队水木年华的一句“表白”即可读懂:“我吃过很多地方的草莓,但都没有长丰草莓口味好、品种多。”

一颗草莓,就是缩影。长丰不断进阶的密码在于——拼,就要拼出第一。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