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延包工作开展以来,滁州市来安县三城镇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延包路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平稳高效推进二轮延包工作有序开展,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全镇农户网签率超99%,位居全县第一。
坚持“五包五访”,底数情况“摸得清”。推行“五包五访”工作机制,把72名镇干部、85名村干部和603名村民理事会成员分配编组到72个网格,全面下沉村组一线,按照“由点及面”“由易到难”的工作原则,逐户摸清土地确权、人地变化、延包意愿、农户诉求、矛盾隐患等情况,分类建立工作台账,提前掌握各类问题,夯实工作基础,压茬推进各节点工作任务。建立“日调度、周总结”工作制度,动态跟踪各村民组工作进展,针对土地权属争议、承包地碎片化等问题,通过实地踏勘、查阅档案、走访群众等方式,确保每笔调整有据可依,对存在争议的,镇村干部带着政策手册,组织多元调解,争取群众支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坚持问题导向,群众诉求“办得快”。经多轮走访调查,梳理归纳出群众最为关切的10个类型25个典型问题,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土地确权及权属纠纷、二轮承包期间抛荒撂荒地要求恢复承包权等问题,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文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指导帮助,制定二轮延包政策问答库,组织各村开展“夜谈会”解答相关政策,及时消除群众困惑。累计推送网络信息87条,召开“夜谈会”96场,小组会306场,回复群众及热线咨询问题274条,现场咨询问题102条。同步开展纠错调整工作,及时完成地块测绘、四至确认、签字备案,让“纸上调整”变成“实地落位”,确保群众诉求速办快办。
坚持礼让德治,矛盾纠纷“调的顺”。大力弘扬“互让、谦逊、礼义”的治理理念,探索“以和为贵、以让促安”的治理模式。广泛吸收“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在外人才等多方力量参基层治理,不断扩大乡村善治“朋友圈”。设立特色调解工作室,让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等乡贤唱主角,倡导当事人各让一步,握手言和。如沈圩村3户村民承包地的“航拍图”与“老台账”存有误差,镇村干部邀请村民组老党员把3户村民召集起来,翻出泛黄的老承包证,回忆1995年承包时的细节,一起商量解决方案,最终三方各让一步,矛盾得到妥善解决。截至目前,全镇已成功调处各类二轮延包纠纷81起,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张宗杰)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