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龚宇昇 刘瑞平 蔡松华 记者 胡昊)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镇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加速发展。明光市石坝镇通过优化设施布局、丰富服务内容、创新运营模式,让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乡村居民的精神家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文化服务可及性
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石坝镇加大投入升级公共设施。580 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内设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影放映室等功能区,每日免费开放,供中小学生阅读、运动,老年人休闲娱乐。2000 平方米的综合文体广场投资近 200 万元,配备文化大舞台、塑胶篮球场及健身器材,5 个农民文化乐园同步免费开放。全镇 13 个农家书屋各配图书近 3000 册,实现村村有文化广场、健身设施;257 个应急广播终端、送电影下乡、送戏进万村及 “四季村晚” 等活动,既改善文化环境,也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融合本土特色 打造差异文化空间
为避免 “千村一面”,石坝镇深挖非遗、民俗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空间。津里村非遗传承基地整合 “流星赶月”“龙凤花鸟字画”“传代”“朱麻子麻油” 等本土非遗资源,在政府支持下配置基础设备,邀请传承人开展技艺展示与传承活动,打造集欣赏、体验、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通过活化非遗资源,石坝镇形成 “有技艺可学、有故事可听、有情感可寄” 的独特文化空间,推动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人”,助力实现 “技艺永续、乡村焕新、百姓共富”。
○创新运营机制 激发长效发展活力
石坝镇公共文化空间采用政府主导、高校支持、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构建可持续乡村文化生态。近期开展的爱心暑托班,由团委牵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站等协同主办,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手把手教孩子们创作 “龙凤花鸟字画”,让 50 余名孩子感受非遗魅力,播撒文化传承种子。这种 “共治共建共享” 模式,既保障文化服务普惠均等,又激发内生创造力。未来,结合数字技术与多元协同机制,乡镇公共文化空间将成为文化传承地、社群交往场和精神归属地,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文化动能。
石坝镇公共文化空间既是政府为民服务的暖心工程,也是百姓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文化融入日常,空间成为情感纽带。期待其持续点亮群众精神世界,绘就更绚丽的乡村文化图景。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