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青阳经济开发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88%;规上工业产值31.42亿元,同比增长49%;制造业投资增速达115%,技改投资增速210%……这些跃动的数字背后,是开发区以营商环境优化为突破口,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最佳注脚。
在青阳经济开发区童埠新区,总投资5.1亿元的安徽镁源智能装备镁基固态储氢项目正加速推进。“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项目负责人宁有根感慨道。他回忆,项目前期曾面临施工场地道路不畅通的难题,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冒雨实地考察,现场敲定解决方案:一方面紧急铺设施工便道,另一方面协调明确与附属工程的施工界面,有效避免了交叉施工带来的影响。该项目建成后年产140台套镁基储氢系统,预计新增年产值2.55亿元。
“项目施工许可证18个小时就发了下来,速度快得超乎了我的想象。”安徽通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岳群指着崭新的厂房告诉记者,公司二期年产150万套锻造铝(镁)合金汽车轮毂项目从拿地到主体完工仅用了10个月。“项目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1.8亿元。”岳群说。
“开发区将保障项目快速落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青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杰向记者介绍,通过创新推出“极简审批”模式,实现园区审批环节精简50%、企业跑动压减95%、办理时限压缩50%、申报材料减免65%。同时,创新运用“三张清单”工作法,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告知承诺”改革,实现高频涉企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结”。
近日,安徽环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迎来了一批崭新的压铸机。作为一家小微创新型企业,环茨智能科技一度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开发区金融服务中心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帮助企业成功争取到“青阳县青润创业投资基金”200万元的投资支持。
这只是青阳经开区金融助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阳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通企业发展的“资金脉”,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融资支持体系,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
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青阳县经济开发区更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升。这里已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创新梯队,培育出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74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促成华夏蓝天与清华大学携手攻关燃烧技术,路飞镁业与南昌大学合作研发一种超高导热压铸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而“免申即享”惠企政策的全面推行,更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为创新之火添柴加薪。
基础设施护航企业发展。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青阳经济开发区在基础设施配套上下足功夫。针对东河路往来车辆频繁、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开发区管委会精准施策,投资新建东河路停车场,该停车场规划建设186个停车位,其中包括20个大车专用车位,充分满足园区企业货运车辆和员工私家车的停放需求。项目预计将于年底投入使用。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青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杰表示,“我们将以永远在路上的进取姿态,持续擦亮‘青力服务’品牌,打好机制创新、政策赋能、要素护航等组合拳,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