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会村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大禹文化主题展”与公众见面
蚌埠市博物馆内展出的禹会村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
遗址博物馆内复原的禹会村遗址陶片出土情况
“淮河文化之都,大禹文化之乡”,走在蚌埠市的大街小巷,很容易看见这样的标语,寥寥数字,道出了这座淮畔明珠与大禹的深厚渊源。
作为大禹“劈山导淮”之地,蚌埠承载着诸如“大禹娶涂山氏”“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等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望夫石、禹王宫、禹墟遗址等文化遗迹,更是以实物的形态,诉说着大禹文化厚重的历史。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等的研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更多体现徽风皖韵、展示安徽新形象的文化精品。
大禹文化是淮河文化的核心,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月25日上午,2025年蚌埠市首届大禹文化节暨第四届社会各界祭祀大禹典礼活动盛大启幕,通过文化交流、经贸洽谈等18项活动,向世人展示流淌在蚌埠人血脉中的大禹精神与大禹共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与蓬勃生命力。
走进现实的古老传说
坐落于市中心、外观取意于“大禹劈山导淮”的蚌埠市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蚌埠古代历史、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以及淮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漫步馆内,一件件展品、一幅幅文献资料,将那段治水安邦的壮阔史诗娓娓道来。
四千年前,华夏大地洪水肆虐,生灵涂炭。大禹临危受命,肩负起治水安邦的重任,历时十三载,栉风沐雨。
涂山,位于蚌埠市怀远县淮河东岸,这里曾是古涂山氏国所在地。大禹在此劈山导淮,疏通河道,解决了水患问题。他还娶涂山女为妻,通过与涂山氏国的联姻,凝聚各方力量,大会诸侯,为治水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的涂山景区内,大禹雕像静静矗立,禹王宫庄严肃穆,仿佛在向游客们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蚌埠,大禹文化的传承有着深厚的根基。而禹会村遗址的考古发现,更是为大禹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迈向了新的台阶。遗址中出土的遗迹和遗物,在年代、地域等方面与文献记载高度契合,有力地证实了“禹会诸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并非虚构。祭祀台基的重见天日,让大禹治水的故事从传说走进现实,也让蚌埠成为研究大禹文化的关键之地。
禹会村遗址在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25年正式运营,是集科研、科普、教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现代化大遗址综合保护利用展示公共空间。
据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公园区域内的遗址遗存年代跨度大,涵盖双墩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晚期及汉代等多个时期,其中主体遗存年代为龙山文化晚期(距今4000余年),目前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重点科研课题的重要研究对象。
创新表达的文化盛宴
山河流转,沧海桑田,“大禹”并没有仅仅沦为史书中一串久远的文字,而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深层而持久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商周以来,对大禹的传扬、崇祀便从未间断,在多种层面、以不同形式丰富了大禹文化的内涵。
在蚌埠,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盛大的涂山庙会都会如期举行。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自唐代起便已兴起,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庙会当日,沿淮民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从四面八方涌向涂山,参加祭祀大禹的盛会。人们身着汉服、行汉礼,虔诚祭拜大禹,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庙会上,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地方特色小吃香气四溢,花鼓灯等民间艺术表演精彩纷呈,热闹非凡,展现出蚌埠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俗风情。
为了让大禹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蚌埠积极创新传播方式。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大禹文化数字化资源库和在线博物馆,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让人们足不出户便能远程感受大禹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如大禹治水主题的纪念品、文具、服装等,并借助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拓宽了大禹文化的传播渠道。
文旅融合的多姿多彩
大禹文化为蚌埠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蚌埠精心打造了多条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禹迹、感受文化魅力。涂山风景区、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景点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们在此领略大禹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不仅如此,蚌埠还注重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大力推进“靓淮河”工程建设,将昔日的水患之地打造成生态长廊、市民乐园,淮河岸边,大禹主题景观小品、文化长廊错落有致,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大禹文化。加强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沱湖湿地等综合性保护与合理性开发,全面提升禾泉小镇、安徽文创花博园、白乳泉景区等项目建设水平,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文旅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蚌埠相关产业的发展,大量游客的涌入,拉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蚌埠借助大禹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2024年,蚌埠市接待国内旅游5790万人次、增长5%,旅游花费420亿元、增长10%。通过文旅融合,蚌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愈发强劲。
蓄势腾飞的精神引领
2024年,在蚌埠举行的大禹文化、宋韵文化传承发展交流会上,形成了意义深远的“大禹文化蚌埠共识”,为大禹精神的传承创新标注了时代坐标。这一共识深入阐释了大禹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归纳的大禹精神包含:顾全大局、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的鼎新精神……
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大禹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深深影响着蚌埠的社会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在产业发展中,锚定“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蚌埠聚力攻坚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商业航天六大产业集群,奋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蚌”发生机。在城市建设中,蚌埠人勇于攻坚克难,推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让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在社会治理中,蚌埠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蚌埠还积极推动大禹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大禹文化深入人心,激发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起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远古奔腾的淮水之畔,到现代繁华的都市街巷,大禹文化始终是蚌埠最耀眼的精神火炬,在“大禹文化”的指引下,勤劳、勇敢的蚌埠人正以奉献之姿、创业之志、鼎新之勇,续写着新时代的奋斗传奇,铸就更多耀眼篇章!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