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险 > 正文

保单变“金钥匙”,活水润百业——枞阳“保险+信贷”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8-05 10:46:51 来源:国元保险   编辑:刘珍   

近年来,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创新推出的“保险+信贷”不仅为水产养殖户解决资金难题、抵御养殖风险,还延伸至水稻种植、特色小龙虾养殖等多个领域,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注入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愁钱时,保险单成了“通行证”

2025年7月的连城湖,阳光把鱼塘晒得发亮,江小牛踩着胶鞋在塘埂上走,脚下的泥块沾着水汽。他停下脚步,望着精养的鱼塘和大水面,嘴角咧开:“今年1月份那280万贷款一到账,优质的鱼苗就已订购,过几个月就要收获,今年肯定能多收两成。”

江小牛合伙他人养了8年鱼,2023年年底,他就犯了难:“开春想扩种优质鱼苗,光鱼苗钱就得250万,再加饲料、人工,手里的钱周转不开。” 他试过找银行,可没抵押物,贷款额度总上不去。

转机出现在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2023年12月的一次走访。“江老板,你这9420亩鱼塘都投了保险,保单能当‘信用凭证’。” 工作人员拿着他的保险单——从2021年开始,江小牛每年都给鱼塘投淡水鱼养殖保险,保水质突变、病害,还有极端天气导致的损失。

“原来保险单不光能赔损失,还能帮着借钱?” 江小牛半信半疑。公司工作人员很快联系了枞阳泰业村镇银行,“有保险兜底,养殖户的还款能力更稳,银行放贷也放心。”2024年1月初,300万信用贷款到了账,江小牛立刻订了100万尾优质鱼苗,“这下敢往水里投钱了!”2025年初,他又新增了280万元贷款加大投放密度。

遇险时,保险单就是“定心丸”

江小牛的底气,不止来自贷款,更来自那张每年都续的保险单。2022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突袭鱼塘,三天就死了3万斤草鱼。“当时心都凉了”,他急得蹲在塘边抽烟,烟蒂扔了一地。国元保险的查勘员第二天就到了,划着小船在鱼塘里取样、清点死鱼。“最后赔了50.4万,正好够买新鱼苗和消毒设备。” 江小牛说,要是没这保险,他那年亏得很多。

在枞阳,像江小牛这样靠保险扛过风险的养殖户不少。浮山镇的荣达合作社2023年因鱼发生突发性疾病获赔36万;藕山镇藕山村的钱老板2024 年遭暴雨,鱼塘被淹,赔付了32.48万。“以前养鱼像赌钱,看天吃饭;现在投了保险,心里踏实,就算出事也能爬起来。” 钱老板说,就因为“有保险托底”。

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枞阳县淡水鱼养殖保险累计赔付1824万元,帮212户养殖户渡过难关。“保险就是给养殖户的‘安全网’,先保住本,才能谈发展。” 公司经理张龙华说。

广覆盖,“保险+信贷”活水润多业

“不光江小牛这样的水产养殖户,现在种水稻的、养小龙虾的,都知道保险单能派上大用场。” 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台账登记显示:2025 年上半年,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已通过“保险+信贷” 模式,为342户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12亿元,其中涵盖淡水鱼养殖、水稻种植、特色小龙虾养殖等多个领域。

这些钱都用在了刀刃上。汤沟镇的新丰牧业今年2月份贷了 100万,用以扩大生产;枞阳镇的小麦、水稻种植户周某,今年获得了80万元贷款,用以购买农资;钱桥镇的小龙虾养殖户唐某,凭借小龙虾养殖保险2 月份拿到 30万元贷款,扩建了虾稻共作基地。

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经理张龙华说,接下来他们要进一步扩大“保险+信贷”的覆盖范围,“不光是现在这些产业,还要逐步拓展到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等领域,让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受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前搞农业总觉得束手束脚,现在有保险护着、有贷款推着,咱农民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江小牛笑着说,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波光粼粼的鱼塘和旁边的稻田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