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向农户介绍金融政策。(资料图片)
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针对老年群体开展反假币宣传普及活动。(资料图片)
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向老年客户宣传讲解金融知识。(资料图片)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关乎民生福祉。如何为“银发族”开拓更多“金融+”服务,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已成为银行探索养老服务金融供给的必答题。
近年来,安徽农信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银发经济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以全方位、全流程的养老金融服务让“养老”变“享老”,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金融之力为他们托起“稳稳的幸福”。
聚焦“老有所依”
持续做大社保卡业务优势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枞阳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内,却是一片暖意融融的景象。
“真谢谢你们,这么冷的天还特地上门帮忙换卡。我这心里啊,暖得很!”68岁的张大爷感慨道。之前因为二代社保卡到期,张大爷担心养老金不能正常到账。自己腿脚不便,又不能到银行网点办理。正为此发愁时,枞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中心内10多位老人更换了社保卡新卡,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更把服务送到老人们的心坎上。
“为解决高龄、卧病在床等特殊群体社保卡办理的‘急难愁盼’,我行组建上门服务小分队,携带移动设备穿梭在各个乡村,进行第三代社保卡制卡、激活等‘一站式’办理服务。”枞阳农商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服务中,工作人员还会向老年人讲解如何用手机进行养老保险待遇认证、查询养老金发放明细等常用功能的使用,让老年人在“智慧社保”服务中“不掉队”。
实际上,不仅是社保卡服务“送上门”,省内各农商银行还探索开展了社保业务“就近办”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服务的“农信温度”。
“之前丢过一张社保卡,结果拿着一沓材料跑到县城重办。这次在家门口的农商银行,几分钟就能补办卡,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方便!”近日,在利辛农商银行建设支行营业厅里,家住利辛县城关镇的李大爷一边伸出大拇指,一边高兴地说:“对你们的服务,我打100分!”
为提高社保服务的便捷性,利辛农商银行积极与社保部门合作,开办社银“就近办”窗口,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社保卡挂失与解挂、个人权益记录查询与打印、养老待遇支付明细查询等社保业务的便利。
小小社保卡装着“大民生”。近年来,安徽农信始终关注老年群体的金融需求,以社保卡迭代升级为契机,立足服务民生“小切口”和科技赋能“大场景”,多措并举深化社保卡服务,助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依”。
——服务功能更全面。人社业务“一卡通”方面,95个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线上线下“全业务用卡”“全待遇进卡”,老年客户还可通过社保卡领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养老金、农民工工资、住房公积金等。把农商银行营业网点打造成客户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社保便民服务圈,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自助办”,目前已覆盖全省农商银行2558个营业网点、2727台智能柜员机和1927台“金农信e家”惠民宝设备。
——持卡消费更优惠。为了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持续提供减费、免费、让利政策和便民活动,如免收短信通知、免收社保卡挂失和部分跨行取款等费用。去年在居民服务“一卡通”惠民服务活动的基础上,首次开展全省统一品牌活动,先后推出“十分美好出行季”“千店送健康买药享立减”“社保卡代发开‘薪’一刻”等社保卡专属活动,活动参与度逐月递增,全年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
——应用场景更丰富。全省700多家助老餐厅、3万家宾馆酒店、2806条公交线路和7条轨道线路支持社保卡消费;160多个A级旅游景区、300多个文化场馆支持社保卡在线预约、持卡游览、参观、借阅图书;1200多家医疗机构支持持卡挂号、就诊、结算、取药全流程应用,2万家医保定点医院、1.7万家医保定点药店支持医保刷卡就医购药。
“我们将充分发挥农信机构‘地缘、亲缘、人缘’优势,按照‘高效便民、创新应用、统一规范、保障安全’的要求,持续拓展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民生服务领域居民服务应用,不断提升老年客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省农信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至2024年末,全省农商银行累计发行社保卡3733.28万张,较上年末增长89.09万张,约占全省发卡总量的61.27%。其中,三代社保卡发卡量2604.85万张,较上年末增加313.61万张,占全省三代社保卡发卡量的63.42%。
聚焦“老有所养”
全力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在不断助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安徽农信不忘强化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和供给,以“金融所能”对接“银发所需”,将越来越多城乡老人“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2月21日,走进蚌埠市城投康养有限公司的老年公寓,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乐呵呵的笑脸。
“这里环境好,服务也贴心!空闲时能写写字,或是去练歌房唱唱歌。”满头银丝的张翠英奶奶正在书画室内挥毫泼墨、练习书法。张奶奶说,无论是公寓内的工作人员还是老伙伴们都像家人一样,在这有着如家一般的温暖。
该养老公寓负责人倪宇望表示,近几年,人们对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的需求,要求养老机构配套设施进行更多适老化改造。
“非常感谢蚌埠农商银行提供了4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让我们有充足的资金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康养环境与配套服务,也为我们做好养老事业增添了底气!”倪宇望说。
记者了解到,在全力支持养老机构发展的同时,与养老产业相关的中小微企业也是农商银行重点关注的对象。
位于泾县的安徽吉昌护理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老龄家用护理设备、ICU护理床及其配件的企业,专注于智慧养老设备研发近12年。“像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前期研发投入本身就比较高,再加上近期订单量增大等原因,短期资金周转进入了瓶颈期。”面对资金难题,公司负责人王玮感到压力倍增。
在了解情况后,泾县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并依据企业的科技实力与发展前景,与其签订“共同成长计划”,量身定制“科技贷”产品,几天时间就为其发放信贷资金1000万元,帮助该企业渡过了难关。
“对于此类养老科技型企业,我们必须打破传统信贷思维,重点以企业的科创能力、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降低对固定资产抵押的依赖,才能有效破解其融资困境。”泾县农商银行行长周瑜辉说。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5月,省农信社就出台《安徽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养老金融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四大方面12条具体举措,引导各农商银行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银发经济产业的支持力度。
“我们鼓励各农商银行结合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根据不同类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特点,满足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不同供应体系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普惠性、标准化信贷产品和综合服务方案。”省农信社信贷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述方案下发后,省内各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一批适老、惠老、助老的创新金融产品相继落地。
面向产业发展,广德农商银行积极召开广德市康养行业专场金融对接会,结合当地“康养+旅游”“康养+美食”等产业体系,打造“康养+”系列金融信贷产品,满足不同养老产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至2024年末,该行已向广德全市餐饮企业发放“康养·农家贷”122笔、金额832.2万元。肥西农商银行推出“银发贷”,针对养老产业客户用于建设或改造养老机构、开发制造适老化产品等经营用途,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贷款授信。
面向个人客户,各农商银行相继把“金农信e贷”等贷款产品的年龄上限,由60周岁调整为65周岁。宣城皖南农商银行针对按揭客户、备老客群和养老客群创新开发“养老按揭贷”,至2024年末已发放900余笔、金额3.93亿元。马鞍山农商银行通过精准对接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群体,创新推出“美丽贷”“社保贷”等专属金融产品,有效缓解参保人阶段性资金压力,形成“参保即享金融权益”的正向循环。
数据显示,至2024年末,全省农商银行发放养老产业贷款13.36亿元,较年初净增2.55亿元,增速23.59%,高于各项贷款增幅12.21个百分点,共支持养老企业88家。
聚焦“老有所享”
不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
安徽农信的金融“硬实力”,让养老产业发展有了更坚实的支撑。与此同时,农商银行的一项项适老化服务举措,又传递着服务“软温情”,让老年人“老有所享”。
1月3日一早,舒城农商银行舒茶支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面锦旗送给你们!”92岁的曾升财一边表示感谢,一边颤颤巍巍地将锦旗送到了支行工作人员手上。曾爷爷说,自己子女不在身边,每次到舒茶支行支取养老补贴,工作人员都会热情主动地帮忙解决。亲切的话语、温暖的笑容让曾爷爷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爱。
实际上,在省内农商银行的各个营业网点,诸多适老化改造的元素随处可见,彰显着细致入微的关怀。
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各网点设置有专门的坡道、扶手,方便老年人出入银行,大门口处放置地垫,防止地面湿滑摔倒;设置老年人爱心座椅,在椅背上标注“老年人爱心座椅”字样,适当配置靠枕;在便民服务区配备老花镜、拐杖、轮椅等老年客户服务设施,方便老年人进行银行业务操作;增设“老年人窗口”或“爱心窗口”,优先为老年客户提供业务办理服务;针对老年客户推出“乡村版”手机银行客户端,至2024年末,累计使用客户数达到 315.76万户。
近年来,安徽农信积极打造“长春花”特色化养老服务网点,努力提升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获得感。至2024年末,全省农商银行2935个营业网点全部完成适老化改造,其中1211个网点通过了“长春花”特色化养老服务网点验收,占比达41.26%。
硬件设施提升之外,各农商银行还积极探索老年客户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拓展适老化服务场景,努力把营业网点打造成基层老年活动中心。
2月22日,在庐江农商银行营业部的大厅,76岁的邢国庆大爷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存单,时不时地向厅堂的客户经理请教。
已退休多年的邢大爷,每个月靠着退休金生活,有一定的积蓄。他看到身边的人在投资理财,自己也想尝试,却又怕上当受骗。
不懂金融知识、担心资金安全、缺乏投资技巧……为了满足老年群体对金融知识的迫切需求,庐江农商银行积极开办金融课堂,帮助老年群体了解银行储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常见金融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提高他们的防范金融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
“一直想为自己的养老生活提前做些规划,在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我了解到理财、保险产品的不少好处。对于他们为我定制的养老金融方案,我也很期待!”2月21日,临近退休的亳州市民叶先国表示。
为帮助更多中老年人得到安稳的财务保障,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金色岁悦”养老金融服务方案。“方案里既有利率优惠、期限灵活、可支持提前支取的养老储蓄,也有意外险、健康险、长期护理险、养老消费贷等多项产品全周期守护银发财富,可以多维度托举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副行长刘自杰介绍。
刘自杰表示,该行还将打造集“网点+老年大学”“网点+健康医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老年俱乐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共建服务平台、创新产品服务、打造生态场景等举措,大力发展具有安徽农信特色的适老金融服务体系,已逐步在省内农商银行形成共识。
“我们将始终秉持‘始于公益、终于信任’的理念,立足农信优势,担当农信职责,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与老年客户的链接和对银发经济的支持,全力为安徽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多样、专业、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省农信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