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安庆 > 正文

锤炼四力重实践,六尺巷里话担当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安徽往前赶” 主题采访札记

2025-10-14 16:23:54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   

(作者:叶佳超)

10 月 11 日,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安庆桐城六尺巷,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重温谦和礼让的历史典故,探寻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智慧与时代传承,锤炼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脚力:丈量古巷新貌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当我们踏入六尺巷,“懿德流芳” 的牌坊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谦和礼让、心宽天下宽的历史。来到现场亲身体验,用脚步丈量着百米小巷的每一寸土地。从巷头 “礼让” 碑到巷尾 “和谐” 刻,百米小巷里,每块青石板都似在复述张吴礼让的典故,这脚步踏过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活在当下的精神刻度。在这里,可以看到 “六尺巷剧社” 的演员们正在紧张地排练,他们将六尺巷的故事以说唱、小品等形式呈现,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六尺巷志愿服务队定期为游客和居民讲解六尺巷的故事。跟着志愿者的脚步,深入了解了六尺巷的前世今生,充分体现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

眼力:洞察文化传承

在六尺巷社区党群服务站,我们注意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 ——“德邻社”。这里开设了 “六尺巷小课堂”,将书法、非遗体验等课程送到居民身边,让传统文化浸润日常。我们看到,许多孩子在这里学习书法,他们一笔一划地书写着,仿佛在书写着六尺巷的精神。在社区的宣传栏里,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关于六尺巷的故事和图片,这些都是社区居民自己创作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六尺巷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到了六尺巷文化在社区的生根发芽,也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

脑力:思考治理密码

六尺巷的 “谦和礼让” 智慧,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治理理念。在毗邻六尺巷的西苑社区,我们看到了这种理念的实践。社区创新打造了 “红色港湾” 睦邻点,并在此深化以 “微网格、微联盟、微服务、微信用” 为核心的 “四微工作法”。通过 “微网格”,将治理神经末梢延伸至每个楼栋,形成了精细化的治理架构;通过 “微联盟”,整合了区域党建资源,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与党员服务;通过 “微服务”,打造了 “15 分钟便民生活圈”,实现了快速响应居民需求;通过 “微信用” 体系,激发了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深受启发,也让我们看到了六尺巷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生命力。

笔力:书写时代担当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听到了许多关于六尺巷的故事,也感受到了许多人的担当。有社区干部为了传承六尺巷文化,默默付出的努力;有志愿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六尺巷,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居民为了维护六尺巷的和谐,自觉践行谦和礼让的行动。作为新闻工作者也一样,我们将这些故事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来,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六尺巷,了解六尺巷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我们有义务担当起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让六尺巷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助力安徽往前赶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采访结束后,站在六尺巷的牌坊下,回望这条古老的小巷,心中充满了感慨。六尺巷,这条被称为中国最宽的巷子,不仅是一条文化的长廊,更是一条精神的纽带,连接触动着每一位记者锤炼四力、勇于担当的职业初心。我们将带着从六尺巷学到的谦和礼让精神,继续前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安徽发展奉献新闻工作者的力量。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