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映池塘,炊烟袅袅醉乡间。在天柱山北麓的槎水镇皂河村,一座由闲置农房改造的中式民宿“山塘居”,凭借其独特的皖西南民居风貌和“民宿+”创新模式,三年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0人次,营业额突破300万元,带动本地就业70余人,年均增收超百万元,成为长三角游客避暑康养的“清凉驿站”。
“从天柱山北高速出口下高速,3分钟即可抵达,我们看到了交通便利带来的机遇。”主理人储林英站在民宿庭院中,指着远处的高速公路入口介绍道。2022年天柱山北高速通车后,长期在外经商的储林英夫妇捕捉捉到商机,毅然投入300多万元,将祖辈留下的老宅改造成9间主题客房,并对院落进行绿化、亮化,还专门修建了停车场。谈及初衷,储林英望向正在廊下晒太阳的老人坦言:“当初改造老宅主要是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没想到交通改善让闲置农房成了‘金饭碗’。”近年来,在潜岳两带,像她这样返乡创业者越来越多,或变身特色民宿,或发展新业态,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走进山塘居,储林英正在灶台前忙碌,她手法娴熟地制作着地道的农家菜。毛香粑、山粉圆子、土鸡汤,各种美食香气四溢,引得游客们赞不绝口。“我们家有9间房,客人不仅能品尝土菜,还能到地里采摘时令蔬菜。”储林英边翻炒边介绍。9间主题客房巧妙地将现代设计与乡土情怀相融合,为游客提供推窗见绿、夜观繁星的沉浸式山居体验,令游客流连忘返。
山塘居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更在于探索出了“民宿+”的乡村文旅新路径,其短视频账号成为土货出山的“新农具”。“咱山塘居不光是做住宿,更想为乡村文旅出份力。”储林英如是说。民宿积极帮助乡亲们推销地道的土特产,包括天柱山茶叶、瓜茶叶、瓜蒌子、槎水的葛根粉和粉丝等潜岳土特产。
政策赋能,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的产业蜕变。近年来,潜山市的民宿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潜山市政府通过《“皖美潜宿”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已建成精品民宿70余家,带动就业8000多人,节假日入住率高达98%。政府定期召开产业推进会,听取业主游客意见优化服务。在政策支持下,山塘居先后荣获安徽省银牌民宿、安庆市“心宿”银牌民宿等殊荣,其管家还获得蚂蚁基金会“数字木兰”认证。
三年耕耘,硕果累累。山塘居已累计接待游客10000余人,节假日期间常常“一房难求”。“客人都说这里环境好,适合旅居。”储林英脸上洋溢着自豪。如今的山塘居已发展成为集精品住宿、生态康养、文化研学、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民宿,带动本地就业70余人,年均增收超1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山区高海拔的资源优势和高速出口的交通便利,继续打造清凉民宿,吸引更多游客来槎水避暑度假、休闲旅游,带动更多村民就业。”槎水镇党委书记刘璐表示。夜幕下的山塘居,灯盏暖光倒映池塘,饭菜香与欢笑声交织。这个为照顾老人而生的民宿,正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向游客发出邀请:“来住下来、尝尝鲜,感受山水人情的新生活!”(陈唯忆)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