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骄阳似火。民间素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意指在最严酷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强健体魄。对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而言,"夏练三伏"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考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淬炼。
"夏练三伏"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直面困难的勇气。三伏天里,高温酷暑让人望而生畏,但正是这样的极端环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回望党的百年征程,从井冈山的艰苦岁月到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从延安窑洞的灯火到西柏坡的"赶考",一代代共产党人正是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锤炼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今天,虽然物质条件大为改善,但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民生保障、风险防范……每一项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有的干部遇到困难就退缩,碰到矛盾就绕道,这种"避暑心态"与党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真正的共产党人应当像三伏天的劳动者一样,越是酷热难当,越要迎难而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锤炼党性。
"夏练三伏"更蕴含着深入群众的作风要求。盛夏时节,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普通劳动者依然在高温下辛勤工作。干部如果整天待在空调房里"遥控指挥",如何能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时,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时他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灾情。这种"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作风,正是今天干部需要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的干部成长,必须走出办公室的"舒适区",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在"接地气"中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夏练三伏"还是一种能力提升的方法论。高温环境下的训练,能够显著提升人的耐力和适应能力。对干部而言,复杂局面和紧急任务就是最好的"训练场"。疫情防控中,许多年轻干部在应急状态下迅速成长;脱贫攻坚战中,大批干部在艰苦地区磨炼出了过硬本领。这充分说明,人的潜能往往在压力下才能充分释放。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对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满足于"躺平""摸鱼",迟早会被时代淘汰。干部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受锻炼,在应对复杂局面中练就"十八般武艺"。
当然,"夏练三伏"不是不讲科学的蛮干,而是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艰苦奋斗。高温作业需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干部在攻坚克难时也要讲究工作方法。这就要求干部既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又要培养科学思维和专业素养。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需要静下心来钻研;推进重大改革任务,必须做好风险评估;解决民生问题,应当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只有把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避免"蛮干瞎干",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夏练三伏"的精神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政治本色的生动体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干部唯有传承好这一优良传统,在"苦夏"中淬炼意志、在"烤验"中砥砺初心,才能锻造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硬核"品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新时代的"三伏天"里书写属于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篇章!(李进才)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