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向新跃升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10-18 13:41:28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田双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我省不断夯实产业创新基础,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快于全国,领跑区域。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并领跑中部和长三角地区。

建强主体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不久前举办的深圳国际半导体展上,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半导体贴片设备、激光工艺设备及智能仓储系统等四大核心板块,备受行业关注。

过去一年,合肥欣奕华研发交付国内首台套G8.6高纯氮气搬运系统,有力保障了我国先进显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荣获2024年度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创新奖;交付首台激光巨量转移设备,在Micro LED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出货全球首台中大尺寸卷对卷钙钛矿蒸镀设备,被认定为安徽省首台(套)产品。

“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连续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实现了多项全球首创和行业领先的突破。”合肥欣奕华CEO张海涛表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向“新”而行、向“未来”进军。2024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69%,居全国第7位,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将高质量的科技供给转化为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我省制定实施《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按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的成长路径,梯次培育优质企业群体。截至目前,已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2.3万家,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22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

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我省出台并实施《追求卓越品质 打造工业精品矩阵行动方案(2024—2027年)》,梯次培育“省级新产品—三首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推动构建“研发—产品—推广应用”的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三首”产品专项支持政策,并创新地将医药产品纳入适用范围;大力推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贯通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品牌建设的精品塑造全流程。

在一系列政策助力下,我省企业持续向“高”攀登、向“新”发力。国仪量子自主研发国内首台“W波段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具备该型高端科学仪器研发能力的国家;安科生物的抗乳腺癌靶向药“安赛汀”进入全国500家医院,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产品获全球首个构网技术标准认证;华晟新能源刷新异质结组件功率和效率世界纪录。

聚链成群

做强优势产业

10月15日,伴随着一台七座版凝夜紫配色的乐道L90缓缓驶下生产线,蔚来第二品牌乐道顺利实现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迎来新的发展里程碑。

过去一年,我省汽车产业“高光时刻”频现:

今年5月,华为与江淮汽车联合打造的超豪华智能电动车尊界S800上市,4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5万辆,单月最高交付量近2000台,在百万级豪华轿车市场实现国产汽车的量价齐飞;

9月25日,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首位的奇瑞汽车,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年内最大港股车企IPO。

3家车企的亮眼表现,正是我省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双双位居全国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省工信厅主要负责人介绍,我省统筹布局传统、新兴、未来产业发展,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一链一策”制定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制造业“4433”万千亿产业体系。

除了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推动下,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成电路、智能家电(居)、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加速崛起。

通过聚焦“芯”“屏”等重点领域延链补链强链,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2024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较2020年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台阶;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行业增长27.8%,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0.7%。

作为我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2024年规上企业达6590户,实现营收1.21万亿元,占全省制造业营收的22%,跃居中部第一位、全国第六位。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工电气、农机装备等行业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国产六轴机器人出货量全国第一。5家企业营收超百亿元。

日前,在安徽叉车集团的重装车间,全球最大吨位——55吨锂电叉车在进行紧张调试。这是“中国制造”进军全球工业车辆技术顶峰的生动实践。

“去年10月,我们向总书记现场汇报了最新产品。我们牢记嘱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技术新动能,努力在全球工业车辆的‘下一场’晋级战中抢得领先身位。”安徽叉车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峻表示。

智改数转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一年,数字化转型成为我省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树木变森林”的重要路径。

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拥有76年历史的我国内燃机行业领军企业。走进位于滁州市全椒县的全柴数字化车间,记者看到,这里的老产线仿佛长出了“眼睛”“手脚”和更聪明的“大脑”。

“通过数字化转型,全柴研发周期缩短30%,综合产能提升19.6%,生产效率提升35%。”该公司董事长徐玉良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全柴发动机销量同比增长15%,其中海外出口实现50%的强劲增长。

我省制定实施《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实现全省重点行业制造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规下企业数字化应用两个“全覆盖”,成为全国数字化转型水平进步最快的省份之一。

9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5G工厂名录》,我省35个项目入选。自2023年项目评选启动以来,我省共80家企业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数量居全国第5位。

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92家,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22家。这些平台连接设备及点位数超1100万个,集聚工业模型及工业App超3.5万个,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发展指数稳居全国第6位。

在数字化转型基础上,8月底,我省进一步提出《以新型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实施以人工智能为牵引、以“智改数转网联绿色”为特征的新型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在工业能源、矿业领域已先行落地的羚羊工业大模型发布3.0版本,在工业时序模型上取得突破。“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工业大模型发展迎来春天。”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甲甲认为。

随着智改数转的深入推进,我省产业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省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锐意突破、持续跃升,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 记者 丰静)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