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10月29日下午,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成就。五年来,安徽坚持科学技术打头阵,勇担使命、锐意进取,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功打响创新金字招牌、擦亮创新金色名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实现了科技创新格局的重大转变,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了坚实的安徽力量。
三大科创高地世界领跑,“制高点”上涌现更多安徽原创成果。在量子信息领域,推动建设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天元”量子模拟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进展,“祖冲之三号”“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使我国成为世界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在聚变能源领域,“东方超环”创造“亿度千秒”新的世界纪录,全国首创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聚变能商业化进程走在国际前列。在深空探测领域,成立深空探测实验室,自研“天都”试验星实现我国首次绕月编队飞行,“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实现“用月球的土,烧月球的砖,建月球的家”,向人类在月球上“就地造房”的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
研发投入争先进位,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有了更大底气。我省R&D经费投入总量从2020年的883.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96.2亿元,由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增速达到12.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R&D经费投入强度从2.28%提高到2.76%,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2个百分点,提高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07个百分点,由全国第10位上升到第7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4.95%增长到5.9%,有力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企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对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果累累,“卡脖子”难题接连突破。聚焦产业“最紧急、最紧迫”需求,统筹设立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布局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语种智能语音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进工艺动态存储芯片、高温合金叶片、九韶内核软件、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等一批技术和产品打破国外垄断,OLED显示玻璃等世界领先,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5.7%提高到5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76.6%。 科技型企业成倍增长,“主力军”队伍持续壮大。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方阵,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3万家,是2020年的2.7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5万家,是2020年的4.9倍。
首次出现估值超1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独角兽企业。2024年全省80.4%的省科技攻坚项目、87.5%的项目资金、超80%的研发经费、超90%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都是由企业牵头。 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聚焦“不敢转”难题,在106家省属本科高校、重点医疗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模式,全省累计赋权职务科技成果1857项,成果估值约8.12亿元,成立或入股企业126家。
聚焦“不能转”难题,启动建设顶尖孵化器,带动全省孵化器服务能力提升,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242家,国家级67家、位居全国第8位。聚焦“不便转”难题,举办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累计签约金额2296.8亿元。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4年跨越4个千亿台阶,2024年达4312.5亿元。
科技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阳光雨露”普照创新创业。我省不断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获批建设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着力优化科技贷款,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和“贷投批量联动”模式,科技型企业贷款接连跨越7个千亿元台阶,2025年上半年达到8754亿元。着力优化融资担保,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全覆盖的三级科技融资担保体系,至2025年8月,累计开展“科技融资担保”业务1806.3亿元、26460户(次)。着力优化科技保险,构建形成全周期全链条科技保险体系。
着力打造基金丛林,组建规模150亿元的天使基金群,设立子基金47支,落地全国首支国家级S基金,完善“募投管退”服务体系。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充分发挥,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我省联合沪苏浙制订通过全国首个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的区域立法。深化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共建长三角大科学装置集群。
启动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推动与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省市合作。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推动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126个。建立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际科技组织、安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国际科技合作有了更大话语权。 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全面加强,“大科技”格局初步形成。
我省成立省委科技委,统筹解决全省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推动16个省辖市均成立市委科技委。对科技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形成了权威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部门协同、省市联动进一步加强,全省科技工作“一盘棋”格局基本建立,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的跃升。(记者 章沁橼)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