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记者 祁琳)逐步推动“小学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初中每周一天无书面家庭作业日”,打造校园体育赛事体系,搭建“劳动+研学”共同体……10月11日,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获悉,日前,《合肥市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若干举措》发布,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明确要推动设立“无书面作业日”、杜绝“放养式”和“不出汗”的体育课、设立全市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热线等“十六条措施”。
推动设立“无书面作业日”
记者从中获悉,合肥市将逐步推动“小学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初中每周一天无书面家庭作业日”,引导学生以万物为教材、以社会为课堂,课余时间多和大自然接触,到社会场馆中学习实践。
据悉,各科作业由班主任统筹后方可发布,严禁超过规定总量。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针对性辅导和综合性帮扶,注重作业完成指导。优化作业设计,编制“基础+实践+弹性”学期作业库,引导教师布置有效作业、学生高效完成作业。制定作业管理负面清单,保障学生休息与自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乐学善学。
打造校园体育赛事体系
此外,举措中还提到,要培育青少年足球联赛、青少年田径运动会、阳光体育运动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赛事活动。
青少年足球联赛采取“班级联赛-县区联赛-市级联赛”三级赛制,实现县区级以上参赛学校覆盖率超90%。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分别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体育节或运动会。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每年举办包含游泳、“三大球”等20余项赛事的阳光体育运动系列联赛。
学校要开展全员性、对抗性、多样性的班级联赛,每年小学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其中至少组织1场“三大球”班级赛。每年开展10-15场“体育冠军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在走上赛场,在运动中享受乐趣、锤炼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搭建“劳动+研学”共同体
举措中要求,坚持“以研促学、劳中悟学”,整合现有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研学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等校外实践场所,推动市现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向普通中小学生开放,拓展与合肥市产业发展相契合的劳动实践资源,形成劳动实践共同体。
同时,构建涵盖劳动精神引领、劳动研学读本、劳动技能教学和劳动实践体验的活动体系,实现劳有所获、学有所思。中小学每周要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或校外劳动时间,1-4年级以校园劳动、家务劳动为主,5-6年级和中学生可逐步走向社会,开展校外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引导学生在出力流汗中以劳健心,体悟劳动价值和生命意义。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