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乡” 间小路:一条 “四好农村路” 引来的新业态

2025-10-11 10:58:27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编辑:杨蕊   

清晨6点的金寨县大湾村,薄雾还未散尽,张琪已骑着电动车穿梭在通组水泥路上,挨家挨户收购村民的天麻、粉丝和香薯。“以前骑三轮车得颠1小时,现在路平了,20分钟能跑遍3个村民组。”作为村里土姑娘农家小院的负责人,她的收购篮里早已装满山货。

多年前,像大湾村这样的山村村民还在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犯愁;如今,从皖南山区的旅游公路到皖北平原的产业专线,从江淮水乡的便民公交到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一条条硬化路、景观路、产业路,正把“出行难”的旧记忆埋进土里,催生出民宿集群、冷链农业、乡村电商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架起“快车道”。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1.1万公里,位居全国前列;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已开工3023公里,其中,已完工1868公里,占年度目标任务2600公里的71.8%。

数字背后,是千万农民“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的幸福图景,更是道路与产业共生共荣的发展新篇。而这些变化都藏在平整的村道上,藏在乡村振兴的蓬勃动能里。

皖南“弯道”上的新经济

“以前到桃岭村要绕3小时山路,现在沿‘皖南川藏线’开车40分钟就到,周末民宿全满。”泾县蔡村镇民宿经营者的话,道出了“四好农村路”对乡村旅游的撬动作用。这条起于洗马桥、止于桃岭的公路,曾是制约山区发展的“天堑”,如今却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IP。

但在2017年前,这里还是个交通不便的小村镇,镇内的月亮湾景区也不为人所知,来往游客很少。

2017年,泾县在全省率先提出“美丽公路”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对建设农村公路有了更高要求:农村公路不仅要达到“建好”的标准,还要在建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

泾县对“皖南川藏线”上板路先后投资6000万元,进行了拓宽改造、实施了“白改黑”,增设了观景台、停车位、加油站、驿站等服务设施,先后新建了安徽省首个盘山公路夜景亮化、“美丽公路、幸福之路”公路文化展示馆,修葺了一处长达350米的文化浮雕墙,打造了“皖南川藏线72拐”网红打卡点。

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颍上县。八里河镇投资4500万元改造环湖路,将2.7万亩渔场与5A级景区串联。“以前鱼贩子不愿来,现在冷链车直接到码头,有机鱼当天就能运往上海。”八里河渔场场长张万军说。道路畅通更带火了农家乐,环湖路通车后,八里河镇农家乐从2020年的12家增至2024年的45家,旺季入住率超90%。

皖北田埂上的产业链

“路没修通时,生姜烂在地里是常事;现在货车直接开到地头,3.3万吨生姜卖了6个亿。”站在临泉县高塘镇小黄姜交易市场,负责人王标指着满载生姜的货车感慨。这个“生姜之乡”曾因运输不畅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困境,2022年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完工后,不仅打通了田间运输线,更催生了产业链的延伸。

中姜农业科技公司随之落地的冷链仓储项目,将生姜保质期延长。以前只能卖原姜,现在能加工姜茶、姜酒,附加值翻番。目前,该公司还带动农户扩大种植,计划建设育种基地打造“姜经济”产业集群。

交通赋能农业的案例在濉溪县同样鲜活。铁佛镇的鸿源润牧业养牛场年存栏肉牛5000头,场长张守鑫坦言选址此处的关键:“门口铁白路直通宁洛高速,20分钟上高速,酒糟运进来、肉牛运出去都方便。”这条路让养殖场每天消耗15吨口子酒糟成为可能,每年还消化1.5万吨农作物秸秆,带动周边农户亩均增收。2024年,该场肉牛销往江浙沪,营收达1.05亿元。

阜南县是全国闻名的“辣椒之乡”,辣椒年种植面积达7万亩,主要通过阜南县(会龙)蔬菜批发大市场进行销售。学前路是进入大市场的必经之地,断头路打通后,前来购买辣椒的大货车将畅通无阻,辣椒交易量有望再创新高。

江淮大地上的幸福圈

“一块钱坐公交进城,比以前农班车便宜一半,还安全!”濉溪县临涣镇村民周建的体验,是安徽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生动缩影。这个国家级示范县已建成16个公交站场,开通55条线路,340辆新能源公交车实现“进城一块钱,全县一个价”,年均运送旅客2400万人次。

濉溪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乙辉介绍,该县推行一元公交,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城镇公交一次性全部开通,实现“进城一块钱,全县一个价”。

农村公路的价值,早已超越交通本身。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安徽省以“深通、联网、提档”为重点,有序推进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建设,前四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67万公里;积极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资源等融合发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千万工程”实施。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节点回望,安徽的乡间小路已发生质变:泾县的山路变成“景观道”,临泉的田埂路变成“产业道”,濉溪的乡村路变成“幸福道”。到2027年,全省将全面建成建管护运协调发展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以上,力争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70%以上,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这些蜿蜒在江淮大地上的道路,必将孕育更多新业态,铺就更宽广的乡村振兴之路。(记者 史睿雯)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