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宿州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禹志强 文/图)在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产业发展拼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营商环境、产业生态。环境好、服务优、配套齐,产业才能扎根深、动力强、成长好。
近年来,宿州市始终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连续7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连续3年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A级城市,创新打造了“宿事速办”“办事不求人、万事不求人”等品牌。宿州市正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的十个“金点子”,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提供“硬支撑”,拼出了宿州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金点子一:帮办 “云帮办”极简审批 企业开办更便捷
为实现企业开办不见面,宿州市构建企业开办“云帮办”一站式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截至目前,累计办理“云帮办”业务4000余件,节约办事成本约100万元,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达99.6%。
建立体系,扩大范围。创新构建“市-县-园区”三级联动的“云帮办”服务体系,按照“1+5+3”模式(1个市级统筹中心、5个县级分中心、3个园区服务站)布局服务网络,让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覆盖到每个主体。
优化服务,节约成本。推行材料提交“省时、省力、省心”标准化服务,以“零费用”减轻企业负担,以“零等待”提升服务效率,以“零跑腿”优化办事体验。目前,企业开办微信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单次业务办理较传统线下模式平均节省综合成本约300元。
走访企业
数智赋能,提高效率。构建企业开办“咨询-受理-勘验-审批-反馈”全流程数字化服务闭环,电子签名应用率达92%,电子营业执照申请率达90%,非工作时间服务量占比达35%,事项响应时效缩短至2小时内。开发企业问询智能应答系统,预设98个高频问题标准化回复模板,日均处理咨询量500余次,智能分流基础咨询占比达60%,企业开办更智能、更高效。
金点子二:审查 “两审联动”齐发力 招商引资更规范
为加强对招商引资条款的审查工作指导,宿州市司法局、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两审联动”,积极落实《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提高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审查联动建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与合法性审查联动机制,将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纳入范围,将关乎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纳入范围,将影响招商引资的政策协议纳入范围。
宿事速办营商环境监督分线
总结要点定方向。全面梳理涉及招商引资条款问题的政策文件,总结土地出让金返还的审查要点,细化特许经营权授予的审查规则,规范政府性基金减免的审查流程,统一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的审查尺度,校准政府定价目录执行的审查基准,为公平竞争审查机构和合法性审查机构提供审查参考,让审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加强培训重指导。在全省率先开展“两审”同堂培训,通过要点解析深化理解、现场互动答疑解惑、案例教学提升能力,不断提升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队伍能力素质,让审查队伍更专业、更过硬、更可靠。
金点子三:执法 理顺行政执法机制 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宿州市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市场主体的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
明晰执法权责。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明确20条具体措施,推动企业联系点制度落地生根、“三书同达”制度开花结果、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见行见效,做到各类主体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晰、标准规范、权责明确。
规范公正执法。在全市范围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等问题。构建12345热线和为企服务平台协作机制,打造“线上+线下”投诉受理模式,让执法更公正、更文明、更高效。
高效办成一件事
减少执法频次。出台《宿州市“综合查一次”工作指引》,对涉企行政检查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规范管理。通过“综合查一次”改革,23个行政执法部门的225项行政检查事项整合为41个联查场景,检查企业次数同比减少51%,做到“无事不扰”。
常态长效监督。在市县两级设置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专门机构,聘用31名特邀执法监督员,自上而下理顺全市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职能、运行机制。推动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法律监督等协同联动、形成监管合力,让监督更常态、更长效、更有力。
金点子四:兑现 搭建惠企政策平台 实现资金直达快享
为打通惠企政策直达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宿州市上线试运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完善政策库和服务事项库管理、免申即享管理、事项申报审批以及标签服务管理等功能,持续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惠企资金直达快享。
搭建惠企政策平台。依托“皖企通”平台,汇聚惠企政策“一本通”,实现集中发布“一站式”,做到精准推送“点对点”。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清单,让企业及时了解符合自身的优惠政策,实现政策找企、政策惠企、政策助企。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企业注册登记、纳税、社保缴纳等信息实时共享。各部门通过数据共享获取企业相关信息,无需企业重复提交材料,即可完成政策兑现资格审核,实现“免申即享”,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精简政策兑现流程。对惠企政策兑现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优化,精简环节、明确职责,限时办结、提高效率。截至目前,累计发布政策服务“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服务331项,惠及企业1520家,累计兑付资金3.06亿元,让政策红利快速释放、直达企业。
金点子五:用工 搭建“供需桥” 破解“两头难”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发展,一头系着群众期盼。一边是企业反映招工难,一边是群众反映就业难,宿州市以清单化收集摸清底数,以制度性推进强化协同,以下沉式服务延伸触角,以多渠道拓展畅通路径,搭建起高效互通的“供需桥”。通过组建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专员队伍,精准掌握企业的用工规模、岗位需求,广泛收集劳动者的技能特长、就业偏好,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者求职需求”两张清单。今年以来,646名就业服务专员摸排岗位信息33.1万个、制作了“岗位表”,收集求职信息10.2万个、建立了“人才库”,推送招工短信62.4万条、架起了“连心桥”。在此基础上,建立就业用工保障协同推进机制,推动县区园区信息共享和交流协作,有效促进区域间人力资源流动。宿州市还合理布局就业服务设施、人员队伍,促进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就业困难群体倾斜,实现全市173个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全覆盖,满足了群众的“就业之盼”。今年以来,累计促成9500余家企业与2.05万余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让用工“两头难”变为“两头甜”。
金点子六:产权 保护服务协同发力 推动知识产权“量质双升”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宿州市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发展,扎实推进创新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创新能力更强。持续巩固提高一批在知识产权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挖掘潜力大的企业,储备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新授权发明专利17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423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02件,科技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质量稳步提升。
转化运用更实。181家企业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24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4笔,融资总金额23.5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产权保护更好。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30家,组建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队伍、仲裁专家库,查办知识产权类违法案件190余件,受理知识产权民(刑)事案件618件,全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
服务体系更优。建设11个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服务网点,为1382家企业设立知识产权专员,形成市、县、企三级服务网络,实现综合性服务机构县区全覆盖,打通了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金点子七:外贸 助力企业“破浪出海” 赋能外贸“‘宿’造新机”
宿州市深入落实“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利用境内外重点展会平台,助力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全力稳住对外贸易规模。
挖潜力、育增量,实现“更多出海”。组织商务局、海关等部门,摸排外贸企业现状,动态跟进孵化潜力企业40余家。支持巨仁光伏等存量潜力企业持续发力,加速促进外贸回转,让出海队伍“壮起来”。
抢订单、拓市场,实现“更广出海”。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国际产品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和境外专利申请。鼓励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多元开拓新市场,让出海版图“大起来”。
优环境、强服务,实现“更稳出海”。健全完善顶格联系重点外资外贸企业机制,定期召开外向型企业座谈会,倾心倾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出海步伐“稳起来”。2025年1~8月,宿州市实现进出口53.1亿元,同比增长31.5%,增幅连续5个月居全省第1。
金点子八:合作 深化“招院引所” 引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
为强化“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院所对接难等问题,宿州市持续深化“招院引所”,引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平台共建。与南京农业大学、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等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新熙盟、天富环保、雪龙新材料等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2025年1~9月,全市新获批省级特色产业研究院1家、企业研发中心25家、院士工作站6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
人才共育。支持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研究院依托“科技小院”开展专硕教学,推动新熙盟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专硕联合培养,吸引同济大学张东山教授团队、清华大学李旭辉团队等专家到宿州创新创业。目前,全市共引育人才团队76个、核心成员531名,其中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个。
成果共转。揭牌运营杭州、北京、上海“科创飞地”,挂牌运营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宿州工作站,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建立技术转移中心。2025年1~8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吸纳114亿元、输出5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5%、231.6%。
金点子九:信用 创新信用服务 激发市场活力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为有效提升企业信用水平,宿州市以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为牵引,构建覆盖多部门、多领域的信用监管服务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展信息共享。推广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宿州市信用平台归集数据超6.3亿条;在政务服务大厅放置信用查询自助一体机,面向社会提供查询下载服务,累计提供无违法违规证明版信用报告19.9万次,让数据多跑路,切实为企业减负。宿州市信用平台和门户网站综合性能挺进全国前十强,蝉联“全国特色平台网站”称号。
强化信用监管。参考使用国家、省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粮食经营、工程建设等24个领域采取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措施,累计归集企业信用评价信息超129万条,帮助近3200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优化信用服务。通过信用数据赋能银企对接,制定出台《宿州市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打造宿州市“信易贷”平台,入驻金融机构18家、市场主体37.8万家,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授信2030亿元,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通行证”、融资的“金钥匙”。
金点子十:“宿事速办” 以民心为标尺 办实事优环境
宿州市坚持以企业问题诉求办理为突破口,创新打造“宿事速办”平台,纵深推进“访企入村”,健全完善常态化联系包保机制,整合问题诉求反映渠道、优化办理流程、提升办理质效,实现了“快速响应、快速办理、快速反馈”。
推行“宿事速办”。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市长信箱、皖事通App、省为企服务平台等多个问题诉求收集端口,通过“一线多端”广泛收集群众企业问题诉求,并汇集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统一交办、督办,全面畅通各级各部门与群众、企业的沟通渠道。同时,建立督办、会商、考核、研判等四项工作机制,提高问题诉求办理质效,确保“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自2021年10月“宿事速办”平台运行以来至2025年8月,累计受理诉求370.4万件,按期办结率99.99%,回访满意度99.53%。
开展“访企入村”。学习教育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市县两级521名干部,赴1260家企业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走访,实打实收集办理企业意见建议1148个,既拉近了干群关系,也增强了企业活力。
常态联系包保。市县干部对2383家重点企业、276个重点项目实行包保全覆盖,及时收办化解企业问题,一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落实企业诉求挂号制,清单化、闭环式推进企业问题诉求办理,累计办理企业问题诉求3.6万件。
延伸阅读 数说营商环境优化
1.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审查增量文件358件、提出修改意见33件,开展皖苏五市互查涉企文件21件、废止修改4件,第三方常态化巡检1261份、整改9件。
今年以来共下发提醒敦促函10份。“两审”联动审查政府文件145份。
2.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共办理轻微违法行为减免案4671件,为企业减轻负担2374万元。
明确“综合查一次”工作计划38个,上半年相关领域开展联合执法429次,减少入企896次。全市共接收“双随机”任务562个,检查市场主体429家,部门联合抽查任务占比86.1%。
3.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今年摸排全市潜力外资外贸企业40余家、动态跟进培育41家,累计实现进出口额2067万美元。组织77家次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52场次,意向成交额超5500万美元。
今年1~8月,对欧盟进出口增长18.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73.2%,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9%。
4.构建便利化营商环境
全市累计上线“一件事”39项。
实现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256类常用电子证照实时调用。
今年1~8月,仅不动产证照实时调用20万余次。
2024年宿州市政务服务工作排名全省第6。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