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新闻采编札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打捞记忆

2025-09-23 11:06:1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时光流转,曾被战火洗礼的土地,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还是裹挟着抗战胜利的号角走向新生?7月末,怀揣着疑惑的我走进巢湖市三胜村蒋家河口抗战遗址。

灼热的阳光洒在蒋家河口战斗遗址纪念碑上,黑色石碑折射出肃穆的光辉。站在河堤上,我试图想象1938年5月12日的拂晓:新四军战士隐蔽在茂密的芦苇荡中,等待着日军巡逻艇驶入河口。80年后的今天,同样的土地上,稻浪翻滚,荷叶田田,村口的纪念馆里传来年轻讲解员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

01 历史回响,新闻人的时空穿越

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总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了解到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的第一仗,也是整个新四军成立以来的抗日首战时,立即意识到了这次采访的分量。

历史记载,1938年5月12日的这场伏击战,短短20分钟就歼灭日军20余人,新四军无一伤亡。这场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像一颗希望的火种,点燃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真正踏上这片土地,资料中的文字才变得鲜活起来。在三胜村村口党群服务中心,我遇到了计生专干刘淑雯,一位刚满29岁的女生,谈话中得知,她在村内身兼计生登记、宣传报道数职,也包括纪念馆讲解工作。

“我们村主要建有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蒋家河口战斗遗址广场、银屏革命老区展示馆等红色教育场所。”刘淑雯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可以从她眼中看到对这片土地的自豪。

02 多维叙事,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

采访中最打动我的,是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和奇妙融合。八十年多前,这里是烽火连天的战场;八十多年后,村干部们正在直播间里吆喝售卖当地的农产品。

和刘淑雯交谈的过程中,一位身着正装、额头挂着汗珠的男子走进村口党群服务中心,刘淑雯连忙向我们介绍,原来他是三胜村党委书记杨仁军。询问后得知,原来他刚参加完一场村内的助农直播。“我们每周一到周五甚至周六都要进行直播,曾经通过直播在一周内将村里70亩梨园的果实卖出了1万斤。”说到这里,杨仁军脸上洋溢着微笑与自豪。

如何将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张力呈现出来,成为我思考的重点。红色记忆不应只封存在纪念馆里,更应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成为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在这方面,三胜村做出了有益尝试。

他们不仅保护了历史遗址,还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纪念馆成为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和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逐渐成为新一轮“网红打卡点”。历史记忆以这种方式得以传承,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03 人物走访,让历史有温度有面孔

刘淑雯这样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她不仅在村里工作刚满两年就身兼数职,更成为了红色历史的讲述者。

“纪念馆的讲解更是我的‘重头戏’。”她说。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历史传承的希望——年轻人接过接力棒,成为红色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杨仁军书记则代表了另一种传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攻坚克难,一心为民。从战场到市场,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传承不仅要依靠遗址和纪念馆,更需要有温度、有面孔的人物故事来承载。

04 思考延伸,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

这次采访让我思考许多: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如何打捞和呈现历史?如何让尘封的记忆重新焕发生机?如何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让过去照亮未来?

蒋家河口的故事给我提供了范例。历史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流淌在今天的血液中。从烽火硝烟到瓜果飘香,八十年的传承与新生,正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发展的缩影。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也正在见证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

而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新闻人打捞的不仅是记忆,更是一种精神和力量。能够参与记录这样的变迁,幸甚至哉。

章沁橼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