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整版报道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安徽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政策引导、场景拓展、设施完善、产业集聚,推动低空物流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从医疗急救的“空中生命线”到长江船舶的“无停靠补给”,从山区物资高效配送到产业链协同发展,安徽低空物流发展路径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近年来,安徽通过强化统筹协调、构建政策体系、创新应用场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措施,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以场景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低空物流高质量发展。
2024年,送吧飞合低空物流有限公司落地合肥,并将迅蚁科技全国运行监控中心搬至此处,为后续在合肥落地“低空+医疗”场景,丰富“低空+即配”等其他物流场景提供支撑。截至目前,已在合肥开通近百条航线,涉及外卖、药品、快递等领域。这些时速超60公里的“空中精灵”,已实现常态化运行飞行超万架次。
2024年1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要鼓励物流行业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形成物流新模式。今年4月,全国首个长江船舶不停航配送服务在芜湖东汇无人机配送服务基地成功首飞。
去年4月份出台的《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提出,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发挥六安、滁州、马鞍山等市低空制造业配套优势,彰显安庆、宣城等市低空服务业特色,形成双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550亿元,同比增长约21.3%;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56家,其中规上企业17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上市公司9家,基本形成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产业为支撑的低空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无人机飞行超3217万架次、224万小时,较2023年分别增长61%、48.7%,日均飞行约8.81万架次。
今年4月份,合肥发布《合肥市低空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实施方案》。
当前,安徽统筹推进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聚焦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截至目前,已建成通用机场9个,在建2个,超100个临时起降点投入运行;累计建成19个ADS-B地面基站和13个VHF甚高频站点,基本实现安徽省500米以上高空区域全方位监视。
为降低企业科技创新门槛和风险,2024年9月份,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揭牌成立三大研究院,聚焦适航审定、电池技术、空管系统等低空领域堵点难点,通过建平台、定标准、聚产业,强化研究能力。
当前,安徽建立健全协同高效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集聚头部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构建低空物流运营服务平台,整合数据,创新协同,降低技术应用门槛,健全产业服务标准体系,以科技创新支撑低空经济竞争力提升。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