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双重浪潮下,中国影视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在这一背景下,《浙产电视剧:现实题材的新时代表达》的出版恰逢其时。本书作者黄竞天兼具学者与创作者的双重身份,作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的学术背景,又兼有编剧多部院线电影及网络剧的创作经验,这赋予了研究以独特的跨界视角。作为“影视浙军研究系列丛书”的开篇之作,该书以浙江为样本,系统剖析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新时代的创作逻辑、文化表达与技术革新,既是一部理论扎实的学术专著,亦是一份立足实践的产业指南。
1. “双叙事”理论: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
本书最具启发性之处,在于突破传统主旋律研究的单一视角,提出“大叙事”与“小叙事”协同的创作范式。作者提出用“大叙事”构建时代蓝图,以《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为例,指出了浙产剧如何将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转化为具象的影像表达。同时指出以“小叙事”引发观众情感共振,如在《都挺好》《运河边的人们》等家庭伦理剧中,日常生活的琐碎矛盾被赋予时代隐喻。
2. 地域符号的现代性重构:从“江南意象”到“中国故事”
浙江作为文化大省,其影视创作始终面临着一个关键命题,即如何将地域特色升华为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本书对此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应当借鉴在浙产电视剧现实题材创作中的符号性表达,将其赋予象征意义。使传统的乌镇水乡、西湖烟雨等江南意象不再是单纯的景观再现,而是作为意象而存在,进而寻找普世价值,实现跨域传播。
3. 技术赋能:从“影视浙军”到“数字浙军”
在技术与艺术相互交融的时代,本书敏锐地捕捉到了浙江作为“数字化改革领头雁”的独特优势。作者聚焦于竖屏剧的先锋实验,通过对现如今流行的竖屏微短剧案例分析,提出了“竖屏美学”的三重特性,即碎片化叙事、沉浸式体验和社交化传播。这一形式不仅适配移动端观看习惯,更通过弹幕互动、二创传播等衍生玩法,重构了观众与作品的关系。
《浙产电视剧:现实题材的新时代表达》无疑是一部兼具学术厚度与实践温度的优秀著作。它不仅是浙江影视研究的里程碑,更为中国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浙江模式”。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这样的研究正当时,这样的探索尤可贵。
朱文斌(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