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一座山,两代人的绿色守望

2025-04-16 17:11:1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江亚萍   

安徽财经网讯:清晨六点,跨越浙皖的第一高峰——清凉峰还笼罩在薄雾中。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歙县管理站站长王山青已经肩跨巡山包,踏上了熟悉的山路。这条他走过37年的巡护路线,在晨光中渐渐明晰轮廓。这一路的晨光见证过无数次动植物的新生与成长,也记录着王山青与父亲两代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守护故事。

父子接力传承,守护绿水青山

1970年, 王山青出生在一个林业家庭,父亲是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第一批护林员。受父亲影响,王山青从小就对清凉峰有着深厚感情,父亲给他取名 “山青”,意为山清水秀,希望他继续守护好这里的大山。

清凉峰是天目山的主峰,海拔1787.4米,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野兽出没,人迹罕至。最初做护林员,水、电都不通,住的是土坯房,条件异常艰苦,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来这里。

在王山青18岁那年,他带着父亲的嘱托,接过了守护山林的重任,来到了清凉峰最偏远的上坦观测站,成为站里唯一的护林员。每到夜晚,漆黑的山林中传来各种不知名的声音,孤独和恐惧常常笼罩着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但父亲的话语时常在他耳边回响:“这座大山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把它守好。”就这样,王山青在上坦观测站一待就是9年。

每天,天还未亮,王山青就起身,带上砍刀、干粮和相机,开始了一天的巡山之旅。他穿梭在群山之中,别人不敢走的路,他走;前人未曾涉足的深谷,他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足迹踏遍了清凉峰保护区的每一个山头、每一道山沟、每一片林地。哪里的树被风刮倒,哪里的树有了病虫害,哪里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他都在巡护日记里记得清清楚楚。

日行3万步,磨坏百双鞋

37年护林生涯中,王山青的脚磨出了厚茧,基本上每天都要走3万多步,鞋子穿坏了上百双,还不时遇到各种危险。山高林密,道路崎岖,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受伤。2019年,他在一次巡护途中突遇大雨,山路湿滑,他不慎摔伤,导致左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此后,每逢阴雨天,腿就疼痛难忍,但他从未因此而停止巡山的脚步。

2024年,由于长期劳累,王山青又被确诊为胰腺炎,体重骤减了10多斤。医生嘱咐他必须住院休息,但他住了一周就出院,回到了岗位,继续坚守一线。如今,他依然穿梭在山林间,不过手中多了一根用来借力的木棍。“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我感到很充实,也很快乐。如果一天不上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心里也不踏实。”王山青笑着说。

近几年,随着清凉峰成为了很多徒步爱好者的行走线路,不少业余徒步爱好者违规进山,常常在深山中迷失方向,被困山中。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王山青在主要进山路口设置视频监控,并在关键区域安装带有警示信息的指示牌,上面还留有他的手机号码作为紧急求救联系方式。

这些年来,王山青组织、带领人员进行了50多次搜救行动,这几乎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有时救援行动持续数十小时,膝盖有伤的王山青总是咬牙坚持,只要能守护大家的生命安全,什么都值了。

守好一方碧绿,夯实“绿色家底”

王山青深知,守护山林不仅仅是防止火灾和盗猎,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样重要。他积极带领同事们利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这些年来,他们监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华南梅花鹿、黑麂,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短尾猴、中华鬣羚等多种珍稀动物。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让王山青兴奋不已,这意味着他们的守护工作取得了成效。?

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有些珍稀品种隐匿在深山人迹罕至之处,王山青却如同熟悉自家后院般,知晓它们的所在。他不仅能精准指出每种植物的位置,对植物的生长状况也时刻关注。发现树木有病虫害迹象时,他心急如焚,第一时间详细记录症状,而后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寻找解决办法。他深知,一株珍稀植物的消亡,可能意味着整个生态链条的缺失,因此对待每一棵植物都小心翼翼,呵护备至。

2008年,一位村民偶然间提到在山里看到过一种特殊的树。王山青凭借敏锐的专业直觉,觉得这可能是珍稀植物。他根据村民提供的点滴线索,开展了地毯式搜寻。历经艰辛,终于锁定了这种树的方位 ——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序榆。

为了扩大长序榆的种群数量,王山青开始尝试人工繁育。没有经验,他就自己摸索;实验失败了,他就总结经验重新再来。经过数十次反复实验,他终于成功繁育出了450余株长序榆种苗,填补了安徽省在长序榆人工育苗方面的空白。如今,保护区内还新发现了3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银杏树的小群落和1处野生红豆杉种群。

传承绿色使命,践行初心担当

在村民眼里,王山青是一个把“防火经”念成顺口溜的护林员。他深知,一场火灾就会让多年的护林成果毁于一旦,而群众是森林防火不可或缺的力量。他经常穿梭在周边的村落,向村民们宣传防火知识。王山青密切留意周边情况,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引起山火的细节。在他的守护下,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连续37年未发生一起人为森林火灾。

在王山青的带动下,周边的村民们也成了护林的好帮手。他组织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宣讲,每月走遍周边 30 多个村组,向村民讲解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和破坏森林资源的危害,定期对山区火源管理和火灾隐患开展排查,组织村民签订森林保护承诺书。村民们从最初的不理解,逐渐转变为积极参与,大家一起守护着这片山林。?

2018年,为引导广大群众更多地参与自然保护,王山青捐出了自己30年来的60余本日志,百余个视频,千余张照片。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成为建设清凉峰生物多样性科技馆的核心素材。科技馆建成至今,已接待参观人数超2万人次,成为当地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实践的重要基地。

新鲜血液沸腾的护林队伍背后,写满了王山青等老护林人的苦心。这几年,站里年轻人越来越多,管护队伍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如今的8人,平均年龄35岁。王山青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带着他们巡山,教他们如何辨别植物、监测动物。在他的影响下,年轻人们也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坚定了守护山林的信念。

王山青的父亲用青春开启了守护清凉峰的篇章,王山青则用一生续写着这份坚守。这座山,因为他们的坚守,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这份坚守,也将如同清凉峰上的青松,扎根悬崖,屹立不倒,代代相传。

( 记者 王玮伟/文 施亚磊/图)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