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随着气温逐渐攀升,蛰伏一冬的蚊虫开始活跃,“人蚊大战”即将上演。你知道吗,一只小小的蚊子体内可携带多种病原体,除了引起叮咬部位瘙痒外,还可传播登革热等多种疾病。4月14日,安徽省疾控局发布相关提醒。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作为全球传播范围最广的虫媒传染病,已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100多个国家流行。
登革热有哪些临床表现?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突发高热(可达39℃以上)、皮疹、“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和“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关节痛)。少数严重者可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自我诊断?如果过去2周曾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或工作场所周围1月内有登革热病例出现,急性发热,并伴有以下任一症状,如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三红”“三痛”特征,皮疹,出血(流鼻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皮下出血等)时,应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
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疑似症状怎么办?当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向医生说明可疑暴露史。如在境外登革热流行地区出现疑似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进行健康申报,以便得到进一步排查和诊治。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控制蚊媒孳生地和防止蚊虫叮咬。居室内安装纱门纱窗,夜间睡眠使用蚊帐。合理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避免清晨黄昏外出,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场所,应穿浅色长袖衣裤,并于裸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药物。
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高发的地区,确需前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动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年流行,流行高峰为雨季及雨季后。优先选择配备有纱窗、空调的住所,关好纱门、纱窗,夜间睡眠必须使用蚊帐,配合使用蚊香等防蚊产品。外出时应穿浅色长袖衣裤,出门前在衣物外表面喷洒0.5%氯菊酯长效驱蚊剂。裸露皮肤使用20%避蚊胺驱蚊液,每4小时左右补涂一次。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记者 马冰璐)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